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朗遊書海】普通常識不普通: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書名雖然是“窮”查理,但這本書的作者 Charles Munger 可一點也不窮-- 他是股神巴菲特的拍檔,身家至少有十六億美元。他雖然沒有巴菲特那麼有名,但巴菲特幾乎每一個投資決定都是經過兩人商議後才會實行。有趣的是,對 Munger 而言,從閱讀中提煉出智慧才是他的主業,投資成功只是他在應用“普通常識”中得到的副產品。不過 Munger 喜歡思考閱讀多於寫作,所以這本書是他唯一的作品,也是他十一場演講的結集。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 ...

由於是演講的關係,所以 Munger 的經驗智慧散落在不同章節中,需要花一些氣力才能將它們組織起來。讀這本書也有點像在海灘撿貝殼,需要一路上聚精會神,才能拾得精妙的成品。那麼 Charles Munger 的普通常識究竟是什麼呢?我主要歸納出四點:多元思維、反向思考、檢查清單、拿來主義。

對 Charles Munger 而言,世界只有一種普世智慧,然後被人為的分成不同學科。所以要掌握事物的全貌,我們便需要懂得各種學科的基礎概念,並將他們融會貫通。例如要懂得股票投資,便要掌握數學的排列組合原理、會計學的規則和局限、自然科學的臨界點概念、工程學的品質管理、心理學的人類心理傾向等等。多元思維就像一個框架,框架越完全,越能讓知識和經驗懸掛其上。 Charles Munger 最忌諱的就是“鐵錘人傾向”-- 當一個人可能因為本身專業的緣故,分析問題時只有一個角度,他便只會有一種解決方法。這就像一個手上只有鐵錘的人,無論眼前是否釘子都會一錘砸下去,根本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Charlie Munger quote: To the man with only a hammer, every problem ...


Charles Munger 的第二樣法寶,是反向思考:與其思考如何從股票賺錢,不如先思考如何不從股票蝕錢;與其思考如何過美好的人生,不如先了解如何讓人生變得悲慘,再設法迴避。Charles Munger 便曾列舉出七種令人生悲慘的“秘方”:吸毒、妒忌、怨恨、言而無信、不吸取教訓、遭遇挫敗時一蹶不振、以及不肯靈活變通。反向思考還有另一種應用,就是要培養反駁自己觀點的習慣。人總喜歡一廂情願,喜歡留意支持自己結論的證據。但如果我們要得到更精進的思維,便要懂得不斷詰問自己,畢竟自己的觀點很有可能不是真理,而只是我們由出生以來收到的資訊和偏見的結集。Charles Munger 甚至曾經說過,“除非我能比對手更有力的反駁自己,否則我不配擁有這種觀點”。

Charles Munger 的第三樣武器,是運用檢查清單。始終人腦並非完美,容易掛一漏萬;所以當我們做一些重要決定,例如股票投資時,便要利用清單審視全部要素,就像飛機師起飛時運用清單將全部系統檢查一遍。Munger 自己便有一張清單,列舉了二十五種人類心理傾向,方便他在思考一個方案時可以將這些傾向全數應用。Munger 還不下數次提到不同效果的疊加效應-- 一個傾向看似微不足道,但當十數個傾向加乘起來超過臨界點時,便足以營造驚人效果。例如可口可樂的成功,便是在不同心理效應,例如操作性條件反射、光環效應、社會認同、規模優勢等加乘後產生的效果。

Munger 的最後一道武器,是拿來主義。既然學科之間沒有界限,我們便可以自由地從不同學科擷取有用的觀念,甚至嘗試套用其他專業優良的模式。例如 Munger 便批評現代大學教育制度的效果良莠不齊,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老師教得不好也沒有後果。所以要提升教學質素,便需借鑒一些教得不好會出現嚴重後果的學科,例如飛機師訓練,或外科醫生訓練等。以飛機師的訓練為例,他們教學的目標,不但是要通過考試,更要將技能熟練應用,甚至應付兩三個情況同時出現的複雜情形;機師要做到隨時正反思考,不但知道該做什麼,也知道應該避免什麼;而且由於飛機上每個步驟都缺一不可,所以他們要養成檢查清單的習慣,不可單靠自己的記憶……同樣的,既然每個大學生都是未來社會的領航員,那麼他們也值得擁有如同飛機師一般的訓練過程,而不是得過且過,只求畢業。

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每每有種和智慧老人對話的感覺。記得由一開始接觸這本書至今已有五年,但每次重讀時都感覺有新的得著,好像在同一個海灘拾到新的貝殼一般。不過正所謂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要得到 Munger 的“普通常識”,恐怕也要下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最好如他一般投資有成)。然而 Munger 也曾說過,要成功很簡單,只需在人人原地踏步時“每天比昨天聰明一點點”就好。希望我們也能以此自勉,不斷進步!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朗遊書海】從經濟學理解世界:讀《經濟學原理》

如果說現代社會有什麼顯學,經濟學當屬其中之一。我們可以不懂地理,不懂文學,甚至不碰政治,但卻無法從生活中脫離經濟的影響。無論是要理解新聞中“量化寬鬆”“非農就業”等令人似懂非懂的名詞,還是為了強積金選擇投資項目,都需要我們對經濟學有基本認識。

懷著這個理念,我早前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閱讀由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Gregory Mankiw 所寫的巨著《經濟學原理》。這本書將近九百頁,內容大概相等於大學一年級的基礎課程。至於我讀完以後有沒有獲益良多,甚至脫胎換骨?很可惜並沒有-- 始終很多經濟學的概念都偏向理論化,例如“完全競爭市場”、“消費者選擇理論”等,難以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不過透過研習經濟學,至少我們能更了解自己,也能更了解這世界的面貌。

Amazon.com: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eBook: Mankiw, N. Gregory ...

首先,透過經濟學的研究,我們更明白直覺的限制。我們的大腦雖然有強大的運算能力,但也有其專長和弱點,例如它擅長圖像辨識,卻不精於計算概率,作出理性的博弈選擇,或得出供求之下的利害關係。所以當我們面臨以上的問題時,便不能單憑直覺,反而需要用理性仔細推論。有一個例子是,假設有人提議政府開徵“奢侈品稅”以懲罰有錢人,因為直覺上他們需要花更多錢買奢侈品;辜勿論這提議是否合理,但“奢侈品稅”真的能懲罰有錢人嗎?經過供求分析,我們會發現由於有錢人除了奢侈品外還有很多其他消費選擇,例如哥爾夫球會籍、遊艇、旅行等,所以奢侈品的需求比供應更有彈性;如果真的開徵“奢侈品稅”令奢侈品價格急升,最終受害最大的,反而是製造奢侈品的公司和受僱的工人。

其次,經濟學給與我們一個理解世界的角度。在經濟學的框架裡,市場和自由貿易是最有效協調資源的方法。透過以價錢為唯一指標,供求雙方能夠有效取得平衡,得到最大成果。當然政府也有他的角色,例如制定規則、保護產權、及協調公共資源分配,例如防止自然資源被濫用,以至安排大型煙花表演等。不但如此,在經濟學的分析下,我們所見到的日常現象往往得到更明確的解釋-- 為何電影票要分為成人和長者?不是因為電影院體恤老人,而是因為電影院會按個人的消費意願制定不同價格以提高收益,這現象在經濟學上稱為“價格歧視”。為何飛機師的薪酬比巴士司機高?除了因為飛機師要求的技術比較高外,也因為工人的工資與他們的邊際產量值(產量 x 產品價格)有關,所以當我們願意付高價購買飛機票這產品時,機師的工資自然比巴士司機更高。

Price discrimination | Maximising profits | Economics Online ...
用經濟學圖表來解釋價格歧視,看得人頭暈眼花

當然,如同其他社會科學一樣,經濟學擅長解釋已有現象,卻不擅長預測未來。一方面這是因為整個經濟系統過於複雜,難以用一套理論完全解釋,或於預測過程中納入所有變量;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經濟學(尤其是高深的經濟學)喜歡用數學建設模型,結果表面上言之成理,頭頭是道,但與實際情況卻可能有不少差距。而且當一個模型是建設在另一個模型之上時,當其中一個理論出現問題,整個系統自然也可能出現滑坡的危機。

不過,為了協助施政,無論是獨裁還是民主政府,都會借助經濟學來指引方向。例如最近十年流行的,就是凱因斯的總需求總供給理論。根據這理論,當經濟危機令市場的總需求下降,政府便可主動介入,透過增加開支,或增加貨幣供應來補償。目前各國採用的量化寬鬆措施,背後理念都是基於這套理論。有趣的是,經濟學說的流行往往有其週期。凱因斯的理論曾在戰後盛極一時,然後又在列根和戴卓爾夫人鼓吹的新自由主義下銷聲匿跡,直至最近才再次成為顯學。現在即使疫情未過,各國股市便已在大量資金的支持下欣欣向榮。不過這究竟是救命靈丹,還是飲鴆止渴,我們拭目以待。

Economic history - A Keynes for all seasons | Free exchange | The ...
凱因斯:影響現代經濟最深的一個人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朗遊書海】大歷史:讀《槍炮、病菌與鋼鐵》

Amazon.com: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

終於讀完 Jared Diamond 的大作《槍炮、病菌與鋼鐵》。近年來有關人類宏觀歷史的專著很多,諸如《人類簡史》、《極簡人類史》等,《槍炮、病菌與鋼鐵》可說是較早期的一本,於1997年出版,更獲得當年的普立茲獎,所以觀點很有點似曾相識。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主要命題,是“為什麼美洲會被歐洲殖民,而非相反?”;更準確的說,則是“為什麼先進文明出現於歐亞大陸,而非美洲或非洲?”。此問題尤其適用於非洲,畢竟現在公認人類誕生於東非大裂谷(坦桑尼亞到埃塞俄比亞)一帶,故當地人類理應有最長時間發展出先進文明。

東非大裂谷

最初期的答案,是白人的智商比黑人更高,所以白人最先發展出機械槍炮,得以橫行天下。以前的人類學家甚至認為黑人是未完全進化的人類。但經過不同測試,以至基因檢定,世界上不同種族的人們雖然面貌膚色有些分別,但內裡的基因和智商基本相同,所以無從推斷出以上結論。

Jared Diamond 的說法,是文明發展基本與人種無關,而是受地理和環境因素影響-- 歐亞大陸總面積最大,可供馴化的動植物品種(如野麥、野牛)最多,所以最早發展出農業。農作物的豐收不但令人口倍增,更令人們從四處搜獵轉為定居,甚至有餘力供養非勞動人口-- 工匠、祭司和統治者,最終令大型社會(城市/國家)出現於中東一帶,進而發展出文字、技術等種種先進社會的標誌。而且由於歐亞大陸呈東西走向,各處氣候相近,有助農業文明和技術迅速傳播,最終令槍炮與鋼鐵最先出現於歐亞大陸。

相對的,撇除人類較遲抵達的美洲和澳洲不談,非洲雖然最早出現人類,但由於大陸呈南北向,氣候差異甚大,而且可供馴化種類相對較少(斑馬、犀牛、長頸鹿等都無法被馴化),所以農業文明遲遲未出現,直至歐洲人殖民非洲時,仍然有不少非洲人處於小型農業,甚至原始社會的狀態。

Guns, Germs, and Steel: Geography – applegator
歐亞大陸呈東西向,其他大陸都是南北向

不過相比起美洲的原居民,例如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而言,非洲人可說已是幸運得多。由於歐亞大陸人口和畜牧比較密集的緣故,大量病菌自動物處(蝙蝠?)傳入人類,導致瘟疫頻生。經過幾千年的基因挑選,歐亞人對這些病菌早已習以為常,大多擁有抗體;但當歐洲殖民者進入美洲大陸時,未有抗體的美洲人便在這些病菌前大批大批的倒下,令曾經擁有二千萬人口的印加帝國迅速崩潰,歐洲殖民者坐享其成。到了現在,相比大多非洲國家仍然由黑人當家作主,美洲原住民已經所餘無幾,美洲居民大多為白人後裔。

Jared Diamond 花了書裡的大部分內容闡述為何先進文明誕生於歐亞大陸,而非美洲或非洲;但在書中的結語部分,他卻突然嘗試用半章的篇幅解釋為何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誕生於歐洲,而非比之早熟的西亞(中東)和東亞(中國)。Jared Diamond 的解釋是,相比起歐洲國家因為分裂成眾多國度而鼓勵商業競爭和進步,西亞土地早已在過度灌溉中沙漠化而變得荒蕪,而東亞則因為地理的關係(海岸線、山脈分佈、河川走向)而令當地容易趨向統一,而統一的帝國往往不鼓勵創新、探索和競爭。雖然這觀點因為篇幅過短而未得詳細闡述,但卻足以令人反思-- 尤其想到中國思想的頂峰,是統一以前的春秋戰國;中國科技的頂峰,是處於半分裂狀態的宋朝;而大一統的明清兩代在鄭和下西洋後便長期處於鎖國狀態,從此與其他文明脫節……

當然,正如 Jared Diamond 也有提及,歷史(及一眾社會科學)與科學的不同之處,在於歷史無法做實驗,無法複製結果,也無法根據理論準確預測未來。所以歷史學家的學說往往言人人殊,皆因從不同角度解釋皆言之成理。人類歷史只有一次,這一次由歐洲人殖民澳非美亞;但是否代表如果歷史重複一百次,每次都是此結果,或出現此結果的概率較高?這真的很難說。

但我們研讀歷史,正正希望能透過分析歷史背後的規律,來了解現今的世界,觀察未來的趨勢,甚至改變歷史。這野心雖然龐大,但卻不是從未發生過-- 當年馬克思研判人類歷史,預測總有一日工人階級會發動革命來重新分配社會利益。他的預測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卻令資本階級警惕,從而制定出更公平的福利政策,這可說是第一代大歷史研究影響歷史的例子。現今瘟疫盛行,人心惶惶,恐怕全球化因此而絕。但從歷史的角度看,既然環球貿易是受到利益所驅動,除非在外地生產比本地成本更高,否則國際貿易不會輕易消失。至於各國在瘟疫後會否“去中國化”,香港又在其中處於什麼位置,這倒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朗遊世界】日本自駕遊

四月在東京看過櫻花,想不到七月又來到日本。不過這次是和家人來自駕遊。 自從幾年前賣了車,父親對自駕遊期待已久。這次也是父母在疫情後第一次出遊,所以旅行的重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到最多地方,讓父親能一嘗車癮。 結果我們在九天內去了六個城市,從大阪一路駛回東京。雖然行色匆匆,但當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