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朗遊書海】讀歐文.亞隆《一日浮生》

最近在讀歐文.亞隆的《一日浮生》。亞隆是享譽國際的存在主義精神治療大師,《一日浮生》的書名來自古羅馬哲學家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如同讀《沉思錄》一樣,讀《一日浮生》,就像和一個哲人在對話。

《一日浮生》裡有十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記載著一個,或者多於一個人的故事。特別的是,雖然亞隆是精神治療大師,但書中並沒有太多術語或精神分析技巧,有的只有亞隆明澈的洞察,一針見血的言語,還有最重要的,他對著來訪者那帶著理解和關懷的心腸。

就如同亞隆所述,“身為治療師,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供一個可以信賴的治療關係,讓病人可以在其中取其所需。如果我們以為某種特定的行為-- 不論其為解釋、建議、再標籤,或安慰-- 具有神奇的療愈力量,那就是在欺騙自己。”

“這一路下來,在在提醒了我心理治療一向顛撲不破的原則,是我屢屢從病人那兒學來(又忘記的),那就是:我能提供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我全然活在當下,就只是陪著她。千萬不要想去說些聰明智慧的話語。無需去尋找有力的解釋讓事情改觀。你的工作就只是為她提供妳完整的當下。信任她會從療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原來一個治療師,最重要的不在於有多高超的技巧,而是有沒有和病人共同建立一段關係;治療師並不是拯救者,而是朋友,甚至是一個載體,讓病人鋪展他的煩惱和困惑,分享自己的觀察,然後達到更有效的梳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有時會見到,一個治療師的作用並不比一個神父,或者一隻小貓更強,因為後者有時更願意承載病人的痛苦,更願意和他活在當下。

扯遠了。讀亞隆的文章,也會有一種暢快之感,不但來自他對人性的悲憫,更來自他的坦率-- 作為一個年過八十的老人,他同樣面對著衰退和失落,他同樣感到悲傷、憤怒和困惑,但他卻願意坦白的與讀者分享:

(當他面對病人的逝去)“一切都在瞬間消逝……那所有的痛苦、勇氣、奮鬥與超越……那所有的恐懼、痛苦、那求生意志旺盛的復原。這一切所為何來?所為何來?”

(當病人表示與一個老人談到死亡較為容易)“她的恭維把我給搞毛了。談她的死亡本屬可以理解,但我有答應談我自己的嗎?我決定讓我的情緒曝光。不管怎麼講,我如果不把心裡的話講出來,我又怎麼能期待她呢?”

(對自己年老的反思)“我心想,以近八二高齡之軀,當此之際,這片(人類心識的)汪洋呈現於我的真是何其之多,期間充滿生命、激情與好奇;但也因為失去了諸多所識及所愛而失色暗淡。除了傷悲青春之逝,更要為自己這副退化了的骨架而分心,不聽話的膝蓋嘎吱有聲,而髮蒼蒼,而視茫茫,眼看暮色漸濃漸深,最後的黑暗也將無情掩至了……”

能跟一個八十高壽的智慧老人隔著書本聊天,實在是一件賞心樂事。而亞隆的關切,有時更好像透過書本直冒出來,向我叩問,現在我所為何來,所為何去?我是否真的是我,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種感覺,有時並不舒服,但卻十分真實。願我也能將這真實,帶進自己與病人的關係之中。

歐文.亞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朗遊世界】日本自駕遊

四月在東京看過櫻花,想不到七月又來到日本。不過這次是和家人來自駕遊。 自從幾年前賣了車,父親對自駕遊期待已久。這次也是父母在疫情後第一次出遊,所以旅行的重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到最多地方,讓父親能一嘗車癮。 結果我們在九天內去了六個城市,從大阪一路駛回東京。雖然行色匆匆,但當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