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中最值得後人鑒戒的,大概是有關希特拉的記述。作者作為同時代的人,將希特拉的冒起刻畫得入木三分。對當時的德國人而言,希特拉不但不是一代魔王,卻反而是民族救星-- 事源德國在一戰後不但需要負擔巨額賠款,而且人心思舊,對當時的共和政府並不信任。而且當時政府為了解決賠款問題,不惜坐視德國馬克惡性通脹而令經濟崩潰,以達到“無錢可賠”的目的。所以希特拉的出現,正好解決了以上問題-- 在他的帶領下,德國一洗戰敗以來的頹氣,不但經濟欣欣向榮,而且成功擴充軍備,在外交上也節節勝利,重新有了昔日帝國的氣象。據作者所言,即使沒有希特拉,類似的救世主型領袖也遲早會出現,只是其他人未必會屠殺猶太人罷了。
當然,希特拉為了鞏固權力,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操控選舉外,作者還描述了他的兩大武器-- 宣傳和恐怖。以黨衛軍為首造成的恐怖自然不用多說,不過納粹的宣傳手段卻頗堪玩味-- 除了一般想象的硬性宣傳外,其實納粹宣傳部的重點,倒是製造歌舞升平的假象,令市民大眾不起疑心,能夠安心生活,為納粹服務。在宣傳部的管治下,報章除了個別新聞需要被放大或刪除外,他們一般都被允許擁有不同立場,令不同背景的民眾能找到發洩的窗口。同樣的,當時的電影刻意迴避納粹的存在,反而注重描寫浪漫愛情,男女邂逅等情節,令民眾能轉移視線,忘記在生活中遇見的種種異象-- 政黨紛紛解散、猶太人被隔離拘禁、異見分子一夜消失……可悲的是,一眾反對納粹的文化界人士還以為他們在透過拍沒有納粹的電影來進行抵抗,不知道自己已淪為粉飾太平的工具。正如作者所說,“每一個希望靠著誠實工作在第三帝國賺錢謀生的人,也都各自透過不同的方式來為第三帝國效勞”。
納粹的宣傳海報,嘗試營造美好生活形象 |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這本書在1987年出版。當時經過四十年的分裂(比兩次世界大戰還長),作者在書末斷言東西德已再沒有統一的可能,德意志國已成為歷史的回音。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只是短短三年後,蘇聯崩潰,冷戰結束,德國重新統一,而且一洗戰前的急躁和虛榮,成為歐盟當之無愧的領袖。不過連本書的譯者也特意在前言中提到,以他當年在德國居住的經驗,當時歐洲人完全想象不到德國重新統一的可能。所以這給我們的教訓,大概就是明白預測歷史的不確定性,累積實力,隨機應變,在適當時候完成歷史給我們的任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