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真空法師的自傳《真愛的功課》。真空法師是一行禪師的弟子,一行禪師曾寫下《初戀三摩地》,而真空法師則著有《真愛的功課》。
乍聽書名,或許會以為他們都在訴說浪漫的愛情故事,但事實並非如此。真空法師所說的「真愛」,不是一己之愛情,而是對世人無私的大愛。她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了對越南人民、修行同伴,甚至全人類的深切關懷。

從高玉鳳到真空法師
真空法師原名高玉鳳,出生於越南南部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自幼聰慧,學業成績優異,甚至獲得獎學金赴法國留學。然而,學術成就並未成為她生命的全部。二戰後,越南被一分為二:北越有蘇聯撐腰,南越則受美國扶持,戰亂與分裂讓人民陷入無盡苦難。高玉鳳無法對此視而不見;這份對同胞苦況的關注,成為她人生道路的轉捩點。
投身社會關懷:不惜犧牲的行動者
起初,高玉鳳將精力投入扶貧與教育工作,試圖改善越南人民的生活。但隨著戰事加劇,她目睹南越政府對佛教徒的迫害,以及南北同胞間的自相殘殺,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於是,她追隨一行禪師提倡和平,呼籲雙方停戰。他們採取中立的立場,只希望以慈悲化解仇恨。然而,這份努力卻讓他們陷入困境:南北越雙方都覺得他們是對方的間諜,在兩邊都不被信任。
高玉鳳對社會的熱忱,讓她放棄了高薪厚職,甚至推卻婚約。她曾考慮出家,但卻被勸説暫時不要這樣做,擔心她對世俗的關懷過於強烈。不論如何,她都未曾停下腳步,與一行禪師四處奔走遊說,試圖促成和平。但最終,一行禪師被迫流亡外國,高玉鳳則選擇陪伴他,在海外繼續推動和平運動,並支援國內的扶貧與教育工作,寄送藥物與糧食等物資。

兩人在法國
挫折與轉化:從憤怒到平靜
1975年,美國撤出越南,北越贏得最終勝利。然而,統一後的共產黨政府取締了佛教徒的一切工作,高玉鳳多年努力化為泡影。面對這樣的打擊,她內心充滿憤怒與無奈。在這最艱難的時刻,她透過佛法與正念,找回內心的平靜。她協助一行禪師在海外建立梅村等修行場所,並最終決定出家,以「真空法師」的身份繼續她的使命,用行動感動更多人。


梅村裏的兩位法師
《真愛的功課》:戰火中的菩薩心腸
閱讀《真愛的功課》,彷彿將我帶回戰火連天的越南,體會衆生的苦難。書中最打動我的,是真空法師那菩薩般的心腸。她無需佛法的長期薰陶,便已對世人的苦痛極為敏感,且行動力驚人,無論是興建學校,還是安排小型貸款,她總能找到方法幫助有需要的人。一行禪師甚至稱她為「活菩薩」。她的故事不僅是個人的奮鬥史,更是一場關於愛與慈悲的深刻實踐。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典範
真空法師的生平,讓我對佛教的「慈悲喜捨」有了更深的反思。這四無量心是佛教的核心教義:
慈:無條件的愛,願一切眾生獲得幸福;
悲:對他人痛苦的同情,願眾生脫離苦難;
喜:為他人的幸福感到喜悅;
捨:保持平靜、無執著的心態,視眾生平等。
我曾疑惑,如果佛陀教導不執著,那麼追求眾生幸福、堅持行善,是否也是一種執著,甚至帶來更多痛苦?但慢慢我卻明白,佛陀的終極目標是消除痛苦,而行善與施與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也與八正道中的「正業」與「正命」相符。
關鍵在於,我們不執著於行善的結果,或從中追求個人得益;同時,真正的痛苦消除,來自對世界的正確認知,而非單純的物質滿足。
「真空」的智慧:萬物相依的慈悲
真空法師的名字「真空」,並非科學上的空無一物,而是佛教中的「空」——萬物互相依存,無一物能獨立存在。正是這份覺察,讓她視眾生為一體,從而生起慈悲喜捨之心。她的一生,正是這份慈悲的典範。無論環境多麼艱難,她總以無執著的心去行善,為自己與他人帶來平靜與幸福。
真愛的啟示
真空法師的故事告訴我們,愛與慈悲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透過實際行動來實踐的品質。她的《真愛的功課》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反思如何在紛亂的世界中,以正念與智慧,成為彼此的依靠。或許,這正是她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功課。

(與AI共作)
附錄:梅村十四項正念修習
十四項正念修習是相即共修團修習的核心,是照亮我們修行之道的火炬,是乘載我們的船,是指引我們的老師。
通過這些修習,我們接觸到萬物相即的本性,理解到我們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互相關連。相即並非是一種理論,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感受得到的實相。
十四項正念修習幫助我們培養念、定、慧,讓我們從恐懼和以為自己有一個獨立自我的錯誤知見中解脫。
第一項正念修習:開放的態度
覺知到盲信和缺乏包容所造成的痛苦,我們決意不盲目崇拜或受限於任何觀念、理論和學說,即使是佛教義理。
我們視佛陀的教導為幫助我們培養智慧和慈悲的修習指引,而不是以爭鬥、殺戮或犧牲自己來捍衛的教義。我們明白,種種盲目的信念源於二元思想及分別心。
我們將學習以開放的態度和相即的智慧觀看萬物,藉以轉化內心和世界上的暴力、獨斷和教條主義。
第二項正念修習:放下執著
覺知到執著己見和錯誤認知所造成的痛苦,我們決意放下固執和狹隘的想法。
我們承諾學習和修習不執著於自己的見解,並以開放的態度接受他人的意見和經驗,從集體智慧中受益。我們知道自己現有的知識並非不變的絕對真理。
智慧並不來自知識的積累,而是通過修習觀照和慈悲聆聽、捨離對觀點與概念的執著而獲得。真理就在生活中,我們願一生修習,時刻觀照自己和周圍的生命。
第三項正念修習 :思想自由
覺知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所造成的痛苦,我們承諾不以任何方式,不論權力、金錢、威脅、宣傳或灌輸教化,強迫他人包括自己的子女跟隨我們的觀點。
我們願尊重他人的不同之處及其選擇,尊重思想自由,但會學習以愛語和慈悲對話幫助他人放下和轉化盲信和狹隘的思想。
第四項正念修習:覺察痛苦
覺知到觀照痛苦的本質能夠幫助我們生起理解與慈悲,我們決意回到自己,以正念覺察、接受、擁抱和傾聽痛苦。
我們將盡心修習,不逃避,也不以消費掩蓋痛苦。我們會修習覺知呼吸和正念步行,以深觀痛苦的根源。
我們知道,必須透徹理解痛苦的根源,才能實現離苦之道;理解自己的痛苦,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我們決意通過電話、網路通訊、影音及其他聯繫方法接觸正在受苦的人,幫助他們轉化痛苦為慈悲與安樂。
第五項正念修習 :慈悲健康生活
覺知到真正的幸福來自平靜、安穩、自在和慈悲,我們決意不積累金錢和財富,而讓千百萬計的人活在饑餓與貧困之中。我們不會視名望、權勢、財富和感官欲樂為人生目標,因為這些都可能帶來痛苦與絕望。
我們將深觀如何以飲食、感官、意志和心識這四種食糧滋養身心。我們決不投機或賭博,也不飲酒或使用麻醉品及其他含有毒素的產品,例如某些網站、電子遊戲、音樂、電視節目、電影、書刊和談話。
我們將修習正念攝取,以保持自己、家庭、社會和地球眾生的身心安詳、慈悲和喜悅。
第六項正念修習 :照顧憤怒
覺知到憤怒妨礙溝通,造成痛苦,我們決意照顧憤怒的能量,覺察和轉化心識深處的憤怒種子。
當憤怒生起時,我們不說話或做任何事,只是修習正念呼吸或正念步行,以覺察、擁抱和深觀心中的憤怒。我們知道,憤怒的根源並不在我們之外,而是源於我們錯誤的看法、對自己和眾生的苦痛缺乏理解。
藉由觀照無常,就能以慈悲之眼看自己和我們以為是引起憤怒的人,認識彼此關係的珍貴。我們願修習正精進,培養慈愛、理解、喜悅和包容,逐漸轉化我們的憤怒、暴力和恐懼,並幫助他人修習和轉化。
第七項正念修習 :現法樂住
覺知到生命只在當下,我們承諾修習深刻活在生命的每一刻,不迷失在散亂的思緒中,也不被愧疚過去、擔憂未來或受貪欲、憤怒、妒忌牽引。我們願修習正念呼吸,覺知當下發生的事情。
我們將學習正念生活的藝術,接觸周圍清新、療癒和滋養的元素,灌溉內在喜悅、安詳、理解和慈愛的種子,轉化與療癒我們的心識。
我們知道,真正的幸福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和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外在條件。能夠回到當下此刻,就會覺察到幸福快樂的條件已然具足。懂得知足,就能幸福地生活在當下。
第八項正念修習:建立真正的共修團體與溝通
覺知到缺乏溝通導致疏離和痛苦,我們願修習慈悲聆聽,使用愛的語言。了解到真正的共修團體植根於彼此的包容,意和同悅、見和同解的具體修習,我們願修習與團體其他成員分享經驗與見解,以達致集體共識。
我們承諾修習深度聆聽,不評判,不指責,不說造成團體不和或分化團體的話。遇到困難時,我們堅持留在僧團,修習深觀自己和他人,藉以覺察導致困境的因緣條件,包括自己的習性。
我們願為自己引起的衝突負責,以開放的態度保持溝通。我們不會視自己為受害者,積極尋找方法和解,解決所有紛爭,無論這些紛爭多麼微小。
第九項正念修習: 真誠愛語
覺知到語言能帶來幸福,也能帶來痛苦,我們承諾學習真誠、慈愛、有建設性地講話,只說能夠滋養喜悅、信心、希望、讓彼此和解的話語。我們願使用愛語和聆聽,幫助自己和他人轉化痛苦,找到走出困境的路。
我們決意不說不真確的話以謀取個人利益或他人好感,也不說造成分化與敵意的話。我們決意保護僧團的幸福和諧,不在別人不在場時談論他們的過失,亦時常檢視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和觀點。
說話的唯一目的是為了促進理解和帶來轉化。我們不散播謠言,不批評或譴責不確定的事,但會盡己所能說出不公義的情況,即使這樣做可能令我們的安全受到威脅。
第十項正念修習 :保護及滋養僧團
覺知到共修的本質和目的是實踐理解和慈悲,我們承諾不利用佛教團體獲取個人利益和權力,亦不把團體變成政治工具。
作為修行團體成員,對壓迫和社會不公,應有清晰的覺察和立場,並盡力改變情況,不偏不倚。了解到自己和他人同是僧團的一部分,我們承諾學習以相即的智慧觀看事物。
作為僧團的一員,我們以念、定、慧滋養自己及團體,建立手足情誼,如河水流淌。我們修習三德——斷德(斷除煩惱)、恩德(慈愛)、智德(理解),實現集體覺醒。
第十一項正念修習: 正確生活態度
覺知到環境和社會已受到暴力和不公義的嚴重破壞,我們承諾修習正命,決不從事對人或自然造成傷害的職業。我們願選擇為眾生帶來幸福安寧的職業,以實踐慈悲與智慧的理想。
覺察到人與生態系統的相互關係、世界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現象,我們決心承擔消費者和公民責任,不投資消耗天然資源、損害地球和剝削他人的企業,也不購買他們的產品。
第十二項正念修習 :尊重生命
覺知到戰爭和衝突造成的痛苦,我們承諾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非暴力、慈悲和相即的智慧。我們願參與和平教育工作和正念調解,以促進家庭、社會、種族、宗教和世界各國的和解。
我們決不殺生,不讓他人殺生,也不在思想或生活方式上支持任何殺生的行為。我們將與僧團一起修習觀照,以尋找有效的方法保護生命,防止戰爭,建立和平。
第十三項正念修習 :慷慨分享
覺知到剝削、盜竊、社會不公義和壓迫造成的痛苦,我們承諾培養慈悲心,在思想、語言和行動上修習慷慨分享,將喜悅和安樂帶給他人、動物、植物和礦物。
我們願與有需要的人分享時間、能力和財物。我們承諾不偷竊,不拿取不屬於自己的物品。我們尊重他人的財產,但會嘗試阻止他人為謀取自身利益而導致人或其他眾生受苦。
第十四項正念修習:正確行為
(在家眾)
覺知到性欲不等於真愛,基於貪欲的性關係不能消除孤單,反而造成更多痛苦、沮喪和疏離,我們承諾,如果沒有真愛,沒有長久和公開的承諾,我們不會與任何人發生性行為。
我們願從支持和信任我們的家庭成員、朋友和共修團體,尋求對這真摯關係的心靈支持。我們知道,要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必須尊重彼此的承諾。覺知到人類經驗的多元性,我們承諾對任何性別認同或性取向不存分別心。
認識到身心一體,我們願學習用適當方法照顧性能量,培養慈、悲、喜、捨這四個真愛的基本元素,令自己和他人幸福快樂。
我們知道,性行為可能導致將來的痛苦。我們願以尊重和慈悲對待自己的身體。我們承諾深觀生活中攝取的四種食糧,學習方法保存能量,包括精、氣、神,以有充足的精神和力量服務眾生,實踐菩薩行。
我們決心盡己所能保護兒童免受性侵犯,亦會保護家庭避免因不正當性行為而遭到破壞。我們全然了解孕育新生命所需承擔的責任,並時常靜思下一代的未來的環境。
(出家眾)
覺知到僧尼出家的理想只能在完全捨離愛欲時才能實現,我們承諾保持貞潔,並幫助別人保護節行。
我們知道,情欲不能消除孤單和痛苦;孤單和痛苦只能通過修習慈、悲、喜、捨來轉化。覺知到性行為將完全破壞我們的出家生活,傷害他人,阻礙我們實現服務眾生的理想,我們承諾學習適當的方法照顧性能量,不壓抑或虐待自己的身體,也不把身體視為工具。
我們願以尊重和慈悲對待自己的身體,承諾深觀生活中攝取的四種食糧,學習引導我們的能量,包括精、氣、神,以有充足的精神和力量實踐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