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丰子愷先生所寫的《漸》,文中說一般人對於時間的悟性,只能夠支配搭車乘船的短時間;對於長達百年的壽命, 他們不能勝任。丰子愷舉例說,在車廂裏,往往可以看見有明達者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座給老弱者,以求心之太平;有的見衆人趕著下車,便選擇退在後面,因爲他們知道總有下車的機會。可是,在人生的旅途上,卻少有人有此明達的氣概,甘於禮讓,甘於退後。
很同意丰子愷的看法。人總不能擺脫短視,擺脫無知,擺脫衝動。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因爲人在過去數萬年以來一直過著朝不保夕的狩獵生活,根本沒有必要為了未來籌謀。他們只會練得有更快的即時反應以追補獵物,或是逃避猛獸的追捕。當每天的溫飽還未得到保障時,為未來打算根本沒有必要。
但這並不是藉口。人有能力思想,並計劃未來的事。這是另一個人禽之辨。即使人未必有充分的抽象思維來擁有眺望未來一百年的視野;但透過努力,我們總能夠描繪出一幅大概的圖像。在人生的交叉點上,我們並不是在黑暗中盲目選擇-- 縱使我們未必看得到終點,但小徑所導引的方向,我們總會有一個概念。
所以,命運是能夠選擇的。即使我們的人生受到際遇等不能轄制的因素所影響,但我們的選擇卻仍然無比重要--就像在量子物理的粒子繞射實驗中,人所發出的光波足以左右大局一樣。
共勉之。
《漸》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8/c3445.htm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朗遊舊時】中文之“趣”
常常想寫篇文章有關中文之趣,但資料還未搜集足夠,所以今天只說那個“趣”字。
趣,一般作有趣、樂趣、趣味解,但最近看史記,發現了一個“趣”字的有趣用法:
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史記·外戚世家》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史記·曹相國世家》
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史記·留侯世家》
上述的三個“趣”字,都有“快”的意思。查《說文解字》,裏面說:“趣,疾也”。趣是形聲字,走是形符,取是聲符,把趣字解作“快速”的確比解作“有趣”合理。但爲什麽趣字的用法會由快速變成有趣呢?我推想,趣字的讀音類似促、趨、速等字。漸漸地,趣字快速的意思被速字取代了;而趣字漸漸與趨字相通,變成趨向的意思,例如意趣、志趣等,再慢慢變成有趣、樂趣的意思。不過這只是我的估計,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哈哈哈。
不過話時話,其實我們對趣字解作快速這用法毫不陌生-- “快趣D啦!”常說粵語是古代漢語的保管人,這也是一個例子。
最後,既然趣字可解作快速,可想而知當我看見港鐵這個新廣告時,有多麽驚訝了:
趣,一般作有趣、樂趣、趣味解,但最近看史記,發現了一個“趣”字的有趣用法:
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史記·外戚世家》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史記·曹相國世家》
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史記·留侯世家》
上述的三個“趣”字,都有“快”的意思。查《說文解字》,裏面說:“趣,疾也”。趣是形聲字,走是形符,取是聲符,把趣字解作“快速”的確比解作“有趣”合理。但爲什麽趣字的用法會由快速變成有趣呢?我推想,趣字的讀音類似促、趨、速等字。漸漸地,趣字快速的意思被速字取代了;而趣字漸漸與趨字相通,變成趨向的意思,例如意趣、志趣等,再慢慢變成有趣、樂趣的意思。不過這只是我的估計,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哈哈哈。
不過話時話,其實我們對趣字解作快速這用法毫不陌生-- “快趣D啦!”常說粵語是古代漢語的保管人,這也是一個例子。
最後,既然趣字可解作快速,可想而知當我看見港鐵這個新廣告時,有多麽驚訝了:
究竟係“有幾有趣”,定係“有幾快”? |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朗遊光影】Life of Pi
警告:以下内容,嚴重劇透。《Life of Pi》值得看,請看了才往下閲讀,以免破壞興致。
前言
昨晚與家人深夜到戲院看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老實說,看完後疑團重重,很多情節想不通。回家後上網看了些影評,再自己思考一下,才總算有點頭緒。下文,正是我對戲中一些情節的解讀和反思。
版本
版本
我想大部分觀衆離場時都有同一個問題:究竟Pi所說的兩個版本,哪個才是真的?
第一個版本,是戲中上映的那一個:Pi與幾隻動物上了船,最後只有老虎Richard Parker留下來,一人一獸在鬥爭中一起經歷飛魚、暴風雨、無人島等情節,最後被救的故事。
第二個版本,則是Pi事後口中所說的那個:數個生還者相咬相吞,最後只餘Pi苦海獨自求生……
由於先入爲主的關係,我們一開始大概都會覺得第一個版本才是真相。但從那個調查人員說“香蕉不會浮在水面”開始,第一個版本開始變得疑幻疑真-- 回想一下,第一個版本確實充滿“犯駁”的情節:斑馬和猩猩的骨頭自動消失了、老虎竟能藏在載滿東西的帆布下、無人島上的水竟會無故變質、鯨魚恰巧在救生艇下游出來……一切一切都似在暗示,第二個版本才是真實。
我想,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搞清的問題。就是因爲第一個版本純屬子虛烏有,所以才會帶出下的討論。
老虎
第一個版本,是戲中上映的那一個:Pi與幾隻動物上了船,最後只有老虎Richard Parker留下來,一人一獸在鬥爭中一起經歷飛魚、暴風雨、無人島等情節,最後被救的故事。
第二個版本,則是Pi事後口中所說的那個:數個生還者相咬相吞,最後只餘Pi苦海獨自求生……
由於先入爲主的關係,我們一開始大概都會覺得第一個版本才是真相。但從那個調查人員說“香蕉不會浮在水面”開始,第一個版本開始變得疑幻疑真-- 回想一下,第一個版本確實充滿“犯駁”的情節:斑馬和猩猩的骨頭自動消失了、老虎竟能藏在載滿東西的帆布下、無人島上的水竟會無故變質、鯨魚恰巧在救生艇下游出來……一切一切都似在暗示,第二個版本才是真實。
我想,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搞清的問題。就是因爲第一個版本純屬子虛烏有,所以才會帶出下的討論。
老虎
好了,如果第一個版本純屬Pi自己想象出來,那麽故事裏的情節,例如與老虎的爭鬥、吃人的無人島、可怕的暴風雨等等,可能都只是虛構的情節。既然如此,我們便大概要問,究竟Pi(或是作者本人)為什麽要作出這些情節?皆因在真實情節中,我們還可歸咎事件出於偶然;但在虛構的故事中,每一件事都應該有其寓意。那麽,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老虎Richard Parker代表什麽?
在戲中,訪問者指出Richard Parker正是代表Pi自己。但準確點說,Richard Parker代表的,應該是Pi的野性。根據Pi在戲中所說,廚子(鬣狗)的可惡之處,就是他引發出Pi心中之惡。當鬣狗在啃咬猩猩的時候,老虎猛然從帆布下躥出來,把鬣狗咬死;就如在第二個版本的故事中,當廚子在打Pi的媽媽時,這行爲把Pi心中之惡激發出來,反而把廚子殺死,甚至把他吃掉。老虎所代表的野性,令Pi做出他平日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野性是否就是罪惡呢?似乎也不是。事後的Pi在回憶中不斷道謝老虎,因爲是牠令Pi一直保持警覺,一直保持求生的意志。在茫茫大海中,只有野性才能激發人生存的本能。因爲野性,Pi才能打破吃素的習慣,靠捕捉魚類而求生。當然,單純的,不修飾的野性在現代社會並不被接受-- 這就是爲什麽Richard Parker一抵岸便頭也不回的走得無影無蹤的原因。
相對的說,如果老虎代表野性,那麽Pi自己大概便代表人性。人性,就是野性的相反-- 群體、道德、倫理。因爲Pi有群體性,所以他相信他能與Richard Parker和諧共處;因爲Pi有道德,所以當他破戒吃魚時會嚎啕大哭……但人性和野性並不是水火不容的-- Pi需要Richard Parker來保持警覺,Richard Parker也需要Pi捕魚來供給食物。這正如在社會中,野性令人有向上游的渴望,但人性卻能提供道德規範,令人不致傷害他人利益。
如果上述推測成立,那整場戲的主題之一,就是人性和野性的不斷鬥爭和磨合。而當Pi在快死的時候,這場磨合達到高峰-- Pi終於能毫無防備的接受Richard Parker,Richard Parker也毫無保留的躺在Pi的懷裏……當身體快要凋亡的時候,人性與野性的鬥爭自然變得毫無意義。
除了討論人性和獸性的鬥爭外,在電影中也有不少對於宗教和信仰的討論。在戲中,Pi並沒有特定的信仰—影響他最深的是印度教,但他同時自稱是一個天主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如果我們看原著,Pi是向阿拉禱告的。既然Pi相信不同宗教,那不同宗教對他來説便有同一個意義。他大概不是那些既希望耶穌救他脫離地獄,又同時巴望阿拉把他帶到樂園的人。那麽,宗教對他來説是一個怎麽樣的存在?我們可從Pi海上的經歷得到答案。
暴風雨
在戲中,訪問者指出Richard Parker正是代表Pi自己。但準確點說,Richard Parker代表的,應該是Pi的野性。根據Pi在戲中所說,廚子(鬣狗)的可惡之處,就是他引發出Pi心中之惡。當鬣狗在啃咬猩猩的時候,老虎猛然從帆布下躥出來,把鬣狗咬死;就如在第二個版本的故事中,當廚子在打Pi的媽媽時,這行爲把Pi心中之惡激發出來,反而把廚子殺死,甚至把他吃掉。老虎所代表的野性,令Pi做出他平日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野性是否就是罪惡呢?似乎也不是。事後的Pi在回憶中不斷道謝老虎,因爲是牠令Pi一直保持警覺,一直保持求生的意志。在茫茫大海中,只有野性才能激發人生存的本能。因爲野性,Pi才能打破吃素的習慣,靠捕捉魚類而求生。當然,單純的,不修飾的野性在現代社會並不被接受-- 這就是爲什麽Richard Parker一抵岸便頭也不回的走得無影無蹤的原因。
相對的說,如果老虎代表野性,那麽Pi自己大概便代表人性。人性,就是野性的相反-- 群體、道德、倫理。因爲Pi有群體性,所以他相信他能與Richard Parker和諧共處;因爲Pi有道德,所以當他破戒吃魚時會嚎啕大哭……但人性和野性並不是水火不容的-- Pi需要Richard Parker來保持警覺,Richard Parker也需要Pi捕魚來供給食物。這正如在社會中,野性令人有向上游的渴望,但人性卻能提供道德規範,令人不致傷害他人利益。
如果上述推測成立,那整場戲的主題之一,就是人性和野性的不斷鬥爭和磨合。而當Pi在快死的時候,這場磨合達到高峰-- Pi終於能毫無防備的接受Richard Parker,Richard Parker也毫無保留的躺在Pi的懷裏……當身體快要凋亡的時候,人性與野性的鬥爭自然變得毫無意義。
除了討論人性和獸性的鬥爭外,在電影中也有不少對於宗教和信仰的討論。在戲中,Pi並沒有特定的信仰—影響他最深的是印度教,但他同時自稱是一個天主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如果我們看原著,Pi是向阿拉禱告的。既然Pi相信不同宗教,那不同宗教對他來説便有同一個意義。他大概不是那些既希望耶穌救他脫離地獄,又同時巴望阿拉把他帶到樂園的人。那麽,宗教對他來説是一個怎麽樣的存在?我們可從Pi海上的經歷得到答案。
暴風雨
暴風雨是一個突破。在經歷暴風雨之前,宗教對Pi來説只是一種外在的體驗。他從印度教黑天的口中窺見宇宙的玄妙,從基督教耶穌處體會愛的極致,從伊斯蘭教的俯伏跪拜中試圖與神溝通。但這些都只是以自己為主的經驗,是使自我成長的踏腳石。但在暴風雨中,Pi第一次放棄了自己—當他看見駭人的閃電直接擊打在水面上,當他用僅有的資源造出來的小艇和補給被沖走,當他最寶貴的那本小冊子也被風吹去,他已失去所有寄托。他問神:“我什麽都沒有了,你還想要什麽?”不單人性,在暴風雨前,連代表野性的老虎也被嚇倒了—最兇猛的野性在大自然或超自然力量前也只能低頭。在神的暴怒中,他—無論是人性還是獸性—第一次把己身奉獻。神成爲信仰的主體。
無人島
無人島
但這是否表示,Pi在經歷暴風雨後將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奉獻給神呢?並不是。在那詭秘的無人島上,Pi選擇了保留自我,不把自己沉溺在宗教中。對於遇難的Pi來説,那無人島簡直就是天堂—島上有無數的植物,能填飽他這素食者的肚子;島上也有無窮的狐獴,能滿足 Richard Parker的需要。這小島一次過滿足了人性和野性的渴望。但這並非全局。在晚上,按Pi的説法,小島所供給的,它全都收回。在電影中這概念並非表達得很清楚,但在原著中,島上的植物可是會吃人的。Pi所發現那牙齒的主人,正是多年前在小島上鬆懈了,被植物慢慢侵蝕而死。這描述很震撼—我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約伯所說的:“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不過早期的約伯選擇說“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Pi卻選擇離開小島,寧願冒斷水斷糧的風險也要回到大海。
這選擇很有趣。我一開始認爲這表示Pi覺得信仰只是一時的慰藉,當休息過了,理性便會擡頭,讓他繼續在世俗的苦海裏乘風破浪。但Pi沒有理由那麽膚淺。所以我再想了想,才發現與其說那無人島是信仰,不如說它是迷信。只有毫無根基,毫無衝擊的迷信才會把人慢慢侵蝕,讓人變得無理獨斷,信仰並不會如此。就如Pi在戲中一開始所說,唯有在信仰的屋子裏留下幾間房給懷疑,信仰才會保持生命力:keep faith alive。
Pi的宗教情懷,就是暴風雨和無人島的結合:他未必有一位獨一的神,但信仰對他的存在,正是對大自然未知之事的敬畏、對生活上不能控制之事的依靠、是在世俗中走得步伐疲累時的安息之處。
順帶一提,在戲中Pi離開無人島是因爲他寧願經歷痛苦也想保持他的懷疑,但即使我們完全信靠神,我們還是需要面對苦難的。即使是大衛,在水邊安歇後,也需走過死蔭的幽谷,也要面對敵人的迫害。聖經從來沒有否認過苦難,亦沒有應許過在今生人能永遠安歇。相反,苦難正是叫人成長,甚至經歷神的最佳途徑。所以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留在無人島和回到大海並不對立-- 他可以隨時回到島上安歇,但他也會勇敢的回到大海,繼續在顛簸中經歷神。
最後的問題
這選擇很有趣。我一開始認爲這表示Pi覺得信仰只是一時的慰藉,當休息過了,理性便會擡頭,讓他繼續在世俗的苦海裏乘風破浪。但Pi沒有理由那麽膚淺。所以我再想了想,才發現與其說那無人島是信仰,不如說它是迷信。只有毫無根基,毫無衝擊的迷信才會把人慢慢侵蝕,讓人變得無理獨斷,信仰並不會如此。就如Pi在戲中一開始所說,唯有在信仰的屋子裏留下幾間房給懷疑,信仰才會保持生命力:keep faith alive。
Pi的宗教情懷,就是暴風雨和無人島的結合:他未必有一位獨一的神,但信仰對他的存在,正是對大自然未知之事的敬畏、對生活上不能控制之事的依靠、是在世俗中走得步伐疲累時的安息之處。
順帶一提,在戲中Pi離開無人島是因爲他寧願經歷痛苦也想保持他的懷疑,但即使我們完全信靠神,我們還是需要面對苦難的。即使是大衛,在水邊安歇後,也需走過死蔭的幽谷,也要面對敵人的迫害。聖經從來沒有否認過苦難,亦沒有應許過在今生人能永遠安歇。相反,苦難正是叫人成長,甚至經歷神的最佳途徑。所以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留在無人島和回到大海並不對立-- 他可以隨時回到島上安歇,但他也會勇敢的回到大海,繼續在顛簸中經歷神。
最後的問題
《Life of Pi》中最後一個問題,是根據Pi所說,判別版本一和版本二何者為真的方法,並不是出於推理,而是源於一個選擇。選擇版本一,代表你選擇了神。我們都知道版本一並非真相,而是一個把殘酷人性“美化”成動物鬥爭,充滿寓意的故事。這是否代表,Pi覺得相信神,就是代表把世間苦難美化,以求令心靈得到安慰?這是我仍然想不通的問題,唯有留待讀者自行探索。
訂閱:
文章 (Atom)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
-
我對著大衛像,哭了起來。 來到歐洲已經兩個星期,我的眼界也漸漸擴闊。不過,直至我看見大衛像之前,我對文藝復興還是有點看不上眼。那時候的我,只覺得文藝復興的雕塑,只是希臘羅馬黃金時期的仿製品。即使我已經去過大英博物館,或佛羅倫斯的烏菲茲博物館,這感覺仍然存在。 直至我看見大衛像。 ...
-
華人 參加旅行團雖然方便,但缺點便是行程太過緊密,而且沒有多少時間體驗風土人情。這天趁著在鎮上補給,我連忙到處走走,看看當地人怎樣生活。 走著走著,竟然讓我在一間店鋪裡看到華人面孔。店主來自福建,來納米比亞已有十年。當初他在親戚介紹下在這裡開雜貨店,買入一些中國的便宜貨到這裡轉售...
-
最近燒退了,肚瀉倒越來越嚴重,看來我這次是患上了旅行者腹瀉 Traveler’s Diarrhea。上網一查,原來旅行者腹瀉的別名叫 Delhi Belly,剛好我又在德里,真的很湊巧。 由於生病的關係,唯有大幅縮減行程,今天只去了位於新德里南部的蓮花寺。蓮花寺是巴哈伊教的敬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