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大意是,既然俗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爲什麽伯夷,叔齊等大善人竟然會活活餓死?顏淵是孔子最好學的弟子,爲什麽他最後會貧困交逼,英年早逝?盜蹠是當時最殘忍的盜賊,最愛把人活生生殺掉,拿他們的肝出來切片吃,爲什麽他能夠橫行天下,最後得以善終?到底有沒有天理?
爲什麽好人會受苦,壞人反而可以有好結局?這不僅是司馬遷的問題,也是約伯在爐灰中痛苦的呐喊,更是我們每一個當看到壞人當權,好人遭殃時的質詢和嘆息。沒錯,中國傳統智慧說“種善因,得善果”,但我們見過太多的反例子;沒錯,聖經叫我們靜候上帝審判,但不信的人根本等不到那一天。“殺人放火金腰帶,鋪橋修路無屍骸”……這些現象令太多人灰心,甚至墮落。
不過,這些人根本就不需要灰心,因爲根本就沒有“善有善報”這回事。“善有善報”這句話,其實包含了一個假設:我種下的因,必然會引致我收取同樣的果子。問題就出在“必然”身上-- 如果我們假設這個世界是偶然誕生,那根本就沒有一個全知全善全能的審判者去執行這句話;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實在可以見到太多例子推翻這句話的必然性。“善行必然有善報”這句話,只能説是人類的美好願望,卻不是事實;否則自古至今也不會有那麽多人慨嘆這個願望的落空了。
不過,即使善行並不必然帶來善報,也不代表我們要放棄行善。原因有三:
第一,人是有同情心的動物。如果我幫助人,他開心之餘我也開心。
第二,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今天我幫助了他,明天他幫助我的機會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第三,人是群體動物。互助互愛會令社會變得更美好。而第一步正要由我踏出。
所以,如果我們明白“善有善報”並沒有必然性的話,當被人背叛出賣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太過絕望;當幫助了別人而得到回報的時候,我們反而會多了份驚喜-- 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會好過一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