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釜山,有一種在越南的感覺。似曾相識的街道,卻有著完全不明白的語言和文字。
今天先去了甘川洞文化村。這本是山坡上的寮屋區,由韓戰時逃難到釜山的太極道信眾居住。隨著歲月流轉,寮屋區日漸破舊,居民便嘗試透過壁畫和藝術裝置將社區活化。
社區活化在各地的例子很多,不過可能因爲甘川洞規模更大,或者壁畫吸引,所以今天還是覺得耳目一新。雖然沒有時間仔細遊覽,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藝術家的熱情,和嘗試結合居民特色的努力。
在甘川洞遙望山景時,也突然讓我發現,我平常很喜愛有山有水的景色,原來就是港口的地貌。因爲要成爲深水港,首先的條件就是臨岸地形起伏大,才有足夠的水位讓大型船隻停泊。無論是之前去過的溫哥華、悉尼,還是這次旅程的長崎、釜山,還有香港,皆是如此。
離開甘川洞,坐車到港口附近的市場。釜山的市場很大型,而且仍然結合了本地特色和旅客需要,所以十分好逛。這些市場都是在韓戰前後興起,當時釜山作爲臨時首都,有大批難民和軍隊在此買賣物資。現在雖然沒有多少痕跡,但從它們的名字-- 國際市場、罐頭市場-- 仍然可以窺見當時人頭涌涌的喧鬧景象。
今天行程不算太密集,但自己卻頗爲享受。一方面終於可以放開腳步周圍探索,一方面也因爲釜山的市貌和感覺都和日本不一樣,便讓我有種探索新知的感覺,真好。
甘川洞文化村,被譽爲韓國 santorini、韓國五漁村
就是這個景色,讓我發現港口有山有水的原理

釜山市場裏的道地攤檔。來到韓國,才發現原來泡菜閒閒地已有十幾種

釜山港口
這裏也有紫藤

龍頭山上有釜山塔,可以俯瞰釜山港口全貌

釜山日落

釜山,以至韓國,到處都有小王子裝飾

傍晚的市場

夜間的市場,也有不少小吃店
著名的韓國辣炒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