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廣島,首先參觀原爆紀念館。紀念館的內容一如日本人風格,詳細的以照片、文字、錄音、遺物等方式呈現原子彈爆炸的悲慘後果-- 無數人瞬間氣化喪命、倖存者被核污水(黑雨)和火災折磨、併發症帶來長久痛苦⋯⋯
紀念館的主題也很明確,呼籲廢核,和平,止戰。不過看完展覽,卻令我心情有點矛盾,因為世事往往沒有那麼直接-- 雖然廣島被原子彈轟炸是一場人間浩劫,但正因為有原子彈這極端武器的威嚇,日本天皇和政府才會迅速投降,避免本島作戰的生靈塗炭。以日本人性格,如果天皇不投降,他們可能真的準備“一億玉碎”,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玉石俱焚。
而且當時蘇聯已經在日本邊境虎視眈眈,如果日本不投降,隨時會如韓國般被美蘇一分為二,南北日本爆發內戰,到現在還未有真正和平。放眼世界,正是因為核武足以造成彼此互相摧毀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大國之間有所忌憚,人類才避免了之後八十年裡世界大戰再次爆發。
但核武的作用又是否足以成為繼續發展的理由?上次動用核武,僥倖帶來和平;但下次再用核武,會不會導致全世界毀滅?自從核武器誕生,人類的頭上便懸起了達摩克利斯之劍,世界隨時會在轉眼間滅亡。
但按照現時趨勢,核武器不會消失,我們只能學習與它共存。要沒有戰爭,沒有大規模殺傷武器,人人都想。但沒有核武,要如何做到威懾;沒有戰爭,要如何處理資源分配或安全感的爭端?這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下午到了宮島,參觀嚴島神社。今天很幸運,剛巧遇上嚴島神社的桃花祭,可以欣賞到雅樂。雅樂是日本古代宮廷音樂,傳說繼承了中原大陸的祭祀儀式。不過雅樂的節奏實在太緩慢,而且天氣酷冷,最後還是頂不住先走了。
小巷中的浪漫茶室
原爆遇難小孩的校服
紀念受害兒童的紀念碑,現在紙鶴也成為和平的象徵

嚴島神社由平清盛發展,建築風格類似平安時期的宮殿
神社裡的禊祓工具,在斜陽下很有味道

祭典進行中
祭典後有雅樂表演。斜陽下的海邊舞台,上千年的雅樂,令人期待
雅樂是宮廷祭祀音樂,儀式性大於娛樂性,所以節奏緩慢,動作莊重簡單。本來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最後還是難抵海邊寒風侵蝕,早早離場,無緣欣賞最後才演出的《蘭陵王》
臨走回望鳥居
回到市區吃廣島燒。廣島燒比我想像中還好味,雞蛋和煎餅夾著豐富的椰菜、海鮮和麵,上面灑滿紫菜、芝麻和木魚,師傅在鐵板上熱辣辣的現做現吃,滋味十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