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首先來到志賀島。這是福岡的一個外島,由一片沙洲相連。島上有瞭望台,可以看到對馬海峽。離開後我才發現,原來志賀島在歷史上也有一定重要性。在十二世紀蒙古人來襲時,有些蒙古人大概漂流到志賀島,所以現在島上還有蒙古塚;另外日本人也曾在志賀島上發現漢朝冊封倭奴國王的金印,印證二千年前九州與中原大陸的來往。
之後一路乘車,來到海邊的宗像大社。宗像大社供奉宗像三女神,主管潮汐與航運,神社分別位於九州本土,還有海裏的沖之島。宗像女神與日本皇室關係密切,神殿大門還有皇室的菊花紋章。考究起來,大概是因為中古時期日本與韓國交戰頻繁,日本皇室需要經九州對出的玄界灘航行到對馬島,再從對馬島到韓國;護佑玄界灘安寧的宗像女神便成為主要祈求對象。
現在的宗像大社不但是世界文化遺產,旁邊的神寶館還展出了不少從沖之島發現,超越當時技術水平的鏡子和飾物,大概也是從中原大陸傳來,現在都被列為日本國寶。
下午再經一番跋涉,來到九州和本州的接壤處,門司和下關。門司是戰前日本的一個重要港口,到現在仍然保留了不少大正時期的西式古典建築。駛過關門橋來到下關,則是馬關條約的簽署地。下關以前叫赤間關,旁邊有壇之浦,就是源平合戰中,平氏一族戰敗投海之處。
我以前常常以為九州是荒蕪地方,所以平氏只能逃到本州末端的壇之浦;誰不知現在才發現其實在平安時期九州已經相當發達,甚至充當向外門戶的角色,是日本和東亞交易的重要港口;當時平家也曾逃到九州,只是被當地豪族趕走,最後走投無路之下,才被迫在壇之浦集結兵力,與源氏決一死戰。
到現在,下關仍然有祭祀安德天皇的赤間神宮。由於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是被迫投水自盡(日文很文雅的叫“御入水”),所以神宮還包括代表龍宮的水天門,和連接水天門的詭異通道。在海旁也有公園,展示源平合戰的人物,和千年後的大砲。
今天自駕遊從志賀島的歷史遺跡,到宗像大社的文化傳承,再到門司與下關的歷史探索,每一站都讓我對九州有了更多認識。原以為九州是日本邊陲之地,現在卻發現這裡曾是日本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樞紐。這也是是次旅行對九州最深刻的認識之一。
從志賀島瞭望對馬海峽
宗像大社


銅鏡、鐵鈴都是國寶,這裡的國寶密度比國立博物館還高
春帆樓裏陳列有當年的談判桌。傳說伊藤博文為了威嚇李鴻章,特地安排在可以瞭望海邊的春帆樓進行談判,然後讓日本戰艦每天在海峽巡弋

海邊的赤間神宮。神宮也是怪談“無耳芳一”的發生地,正殿旁邊還有平氏一族的墳墓。不知是否受傳說影響,總覺得神宮帶點詭異氣息


海邊的赤間神宮。神宮也是怪談“無耳芳一”的發生地,正殿旁邊還有平氏一族的墳墓。不知是否受傳說影響,總覺得神宮帶點詭異氣息
海邊大砲;幕末時人們提倡尊王攘夷,曾試過在下關砲轟外國船艦;之後外國戰艦反擊,幾乎全滅岸上砲台基地,攘夷派才稍息氣焰,轉爲支持開國自强
下關出名吃河豚,我們這晚卻試了鯨魚料理。日本人為了吃鯨魚不惜犯眾怒,但今天試吃時卻覺得沒有什麼特別,肉質不但粗糙,而且帶點腥味,不太推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