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第九十八天,我從加德滿都回到了香港。這是預定的行程,因為當初答應了父母,要數個月回港“探親”一次。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環遊世界700天】第97天 不丹人幸福嗎?
在不丹旅行了五天,最後總結一下,這裡的人幸福嗎?
最客觀的說法,是我無從判斷。始終這幾天遇到的本地人實在太少,唯一能夠深入交談的只是我的導遊,所以取樣根本不夠。
不過我的印象是,不丹人的幸福程度和其他佛教國家,如泰國、緬甸等相若。
基本上,我敢肯定1960年以前的不丹人比現在快樂。那時候,不丹還是一個封閉的國度,小國寡民,人們大多篤信佛教,以務農為主。農民的生活並不容易。尤其不丹位處山區,土地不算肥沃,農民往往需要艱苦工作一整年,收穫才僅供糊口。不過由於沒有和外界接觸,自然就沒有比較,也不會有什麼不滿;反而由於信仰的關係,令他們的心靈得到慰藉。
不丹的農田。時值冬季,農夫準備種麥子 |
在1960年前後,不丹開始對外開放。對外開放除了帶來遊客和外匯,也帶來外國的價值觀。外國的價值觀,就是以發展為上,一切以數字先行;公司追求的是盈利,國家追求的則是國民生產總值。我想,當時的不丹人會頗為迷惑;當他們從電視上看到外國社會的繁榮,也會不由自主的與自己身處的環境比較。而比較和慾望,正正就是痛苦的泉源。
巧遇一年一度的佛教講經大會 |
就是為了抗衡這股潮流,前任國王提出了國民幸福指數這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他嘗試透過一連串的問卷,來測量不丹人的幸福感;也許因為當時只有他一人在做,所以不丹人的幸福指數名列前茅,不丹也自然被譽為幸福的國度。不過幸福指數有時和生產總值一樣,都只是一個數字,能夠供人任意擺佈;所以也有些人懷疑,所謂幸福指數只是宣傳伎倆,讓不丹這個小國能夠用另一個尺度與其他國家一爭長短。而且根據佛教教義,快樂和悲傷都只是情緒,稍縱即逝;如果國家定要追尋快樂,這是否本末倒置?
但怎樣也好,不丹小國寡民的情況已經漸漸結束。隨著它與國際社會的接軌,不丹人難免要繼續受到外國價值觀的挑戰。我的導遊便很愛聽馬雲的勵志演說,然後為了是否要開自己的旅行社而煩惱;他也曾在路上看到一架德國奧迪汽車時,毫不掩飾他對車主的羨慕。與佛教教義相反,西方社會正正是由慾望建設而成。如何在清心寡慾的同時繼續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相信這是不丹人正要面臨的挑戰。
與導遊 Kuenzang |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環遊世界700天】第96天 藏傳佛教
文化上不丹可說是藏南地區的一部分,所以不丹的主要宗教也是藏傳佛教。我以前曾經對西藏文化十分感興趣,但卻從未到過西藏,所以不丹便成了我第一次真正接觸藏族文化的地方。與東亞的大乘佛教與東南亞的小乘(上座部)佛教不同,藏傳佛教稱呼自己為金剛乘佛教,糅合了印度的密宗和西藏本地的苯教理念,擁有自己一套文化傳統。所以來到不丹,又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絕壁上的虎穴寺 |
藏傳佛教主要源自蓮花生大師。他本來是印度那爛陀寺的僧侶,是唐三藏的師兄弟;之後因為法力高強,所以受藏王邀請來到西藏傳教,便開創了藏傳佛教一脈。藏傳佛教也有不同派別,例如達賴喇嘛便屬於西藏最盛行的格魯派。不丹通常供奉的是屬於噶舉派的夏仲活佛,相傳他在十六世紀時統一了不丹,也正式脫離了西藏的統治(不過不丹仍然以西藏藩屬國的形式存在)。現在很多不丹寺廟都會供奉釋迦牟尼、蓮花生和夏仲活佛三人,可說是不丹佛教的最大特色。
雖然這次未能深入了解藏傳佛教的理念,但我對他們的藝術和崇拜形式仍是十分感興趣。藏傳佛教受密宗的影響,所以也有自己的秘儀,而且某些派別也相信透過與人交合能提升修為。在不丹的寺廟,便不時可見到神佛與人交合的形象。我看書上美其名為慈悲與智慧的結合,但大概也是密宗秘儀的其中一種呈現方式。而且藏傳佛教受苯教影響,有時神佛為了斬妖除魔而面目猙獰,手持武器或人頭,十分惹人注目。不但如此,他們的畫作和裝飾大多色彩鮮艷,形象生動,讓人感到目不暇給,不由自主的想了解更多。我兩年後來到西藏,大概可以互相印證,到時便能對藏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六道輪迴 |
不少壁畫都十分吸引人,而且反映了藏族人的世界觀 |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環遊世界700天】第95天 不丹旅遊
這次在不丹的旅程相當緊湊,要在四天內遊覽三個城市,所以很多時間都花了在車上。不過在不丹乘車可說是一種享受,沿途林木成蔭,間有奇岩巨石,十分賞心悅目。在車上坐得久了,便在河邊停下,聽聽河水奔騰的聲音;口渴了,便來到路邊的小吃店旁,冒著山風喝一杯熱騰騰的奶茶。
當初我一個人報名,原以為需要與其他人一同合團遊覽;誰不知最後旅行社竟然安排了一個導遊負責我的行程,所以便走得相對有彈性。當然,由於只有我一人的關係,導遊收不到太多小費,所以對我的行程也不是太著緊;不過這倒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我便讓他在車裏等著,自己則有空間到處走走。
整體來說,不丹的開發程度不高,很多時候所謂城市,其實只有小鎮規模;城市的主要商業區,則只是城中的一條大街。根據導遊說,很多不丹人在城市由於消費太高,反而選擇回到農村種植有機蔬菜,比在城市裡更能儲到錢。這情況倒與印度剛剛相反。
河水十分清澈,旁邊是傳統的鐵索橋 |
當初我一個人報名,原以為需要與其他人一同合團遊覽;誰不知最後旅行社竟然安排了一個導遊負責我的行程,所以便走得相對有彈性。當然,由於只有我一人的關係,導遊收不到太多小費,所以對我的行程也不是太著緊;不過這倒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我便讓他在車裏等著,自己則有空間到處走走。
在寺廟裡與小和尚合照 |
整體來說,不丹的開發程度不高,很多時候所謂城市,其實只有小鎮規模;城市的主要商業區,則只是城中的一條大街。根據導遊說,很多不丹人在城市由於消費太高,反而選擇回到農村種植有機蔬菜,比在城市裡更能儲到錢。這情況倒與印度剛剛相反。
肉店裡全是掛著風乾的肥豬肉 |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環遊世界700天】第94天 不丹的鄰居
河邊的堡壘,是以前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僧侶居住的地方 |
山邊的梯田 |
不過阿薩姆之後不敵英國人的入侵,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西藏在五十年代被中國“解放”,達賴喇嘛出走印度;錫金則在七十年代被印度以一場受操控的公投吞併。結果喜馬拉雅山脈旁,便只剩下尼泊爾和不丹兩個小國。
如果我們看地圖,會發現不丹處於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中間,可謂身處戰略要地;所以即使印度沒有吞併不丹,它仍然十分重視對不丹的控制,例如不丹到現在仍然受到印度的“外交指導“,印度也是不丹的主要進出口國,印度盧比在不丹以一對一的形式通行。
不過,雖然不丹在政治上依靠印度,但文化上卻屬於大西藏地區的一部分。不丹的語言、宗教和習俗都和西藏十分相似,而且不丹這名字原本便是指”吐蕃的邊陲“。究竟不丹以後仍然會緊跟印度,還是有其他方向,還有待觀察。
山上的藏傳佛教寺廟 |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700天】第93天 我們最幸福
想象一個國家,所有人民都必須穿著同一服飾。
想象一個國家,所有建築都必須遵循同一風格。
想象一個國家,裡面的人民都對世襲的領袖推崇備至。
想象一個國家,裡面的人民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這國家不是北韓,而是不丹。
河谷裡的寺廟 |
在南亞旅行的最後數天,我來到“最幸福的國度”不丹。有趣的是,這名銜可謂好壞參半;畢竟不少極權國家的人民都認為自己很幸福。
但不丹的人民是否真的幸福?我暫時還無從蹊蹺,因為如同北韓一樣,我必須透過一個旅行團報名遊覽不丹,全程都有導遊陪伴,所以沒有多少機會和當地人聊天。
不過最少,導遊並沒有阻止我到處走動。所以在不丹還會逗留數天,相信很快便有答案了。
不丹政府總部 |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環遊世界700天】第91天 孤兒院
孤兒院不算大,與平常的三層住宅差不多大小,裡面住了二十個小孩。開辦孤兒院的是收留我的沙發衝浪戶主 Manoj 先生。Manoj 先生自幼在山區的農村成長,少年時憑著努力考入法律學院,畢業後留在加德滿都工作。正當他剛剛開始執業時,他在街上竟然遇上了他一個兒時好友。原來他的朋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直沒有醫治;最近他感覺越來越不舒服,聽聞 Manoj 先生當上了律師,便瞞著家人從農村來到市區找他幫忙。Manoj 先生連忙帶他看醫生,誰不知醫生說他朋友的病情非常嚴重,需要立即做手術,而且還要先付清手術費。Manoj 先生那時雖然已經出道,收入比在農村時好得多,但手術費卻仍然是他月薪的七十倍,他根本付不起。結果他耗盡人情牌,好不容易籌到手術費的一半,但醫生卻仍然拒絕做手術;終於他眼睜睜的看著好友日漸消瘦,最終返魂乏術。
Manoj 先生跟我說起這數十年前的往事時,眼眶仍然泛著淚光。他說即使到現在,那段回憶仍然會不時在他腦海浮現,讓他揪心不已。就是因為這件事,讓他覺得很是歉疚,之後不但主動撫養朋友的家人,而且也開始他救助孤兒的歷程。他一開始只是幫忙助養;但因緣際會下他決定在自己的家旁邊興建孤兒院,專門救助那些被父母棄養到寺廟的小孩。
最右邊便是Manoj 先生 |
開辦孤兒院並不是一件易事。二十個小孩中,有的患有癲癇,有的患有唐氏綜合症。更要緊的是,他們不多不少有些心理陰影-- 即使是那些年幼不懂事時已經來到孤兒院的兒童,在學校或其他日常社交場合中,仍然會不知不覺與那些擁有健全家庭的同學比較起來。面對這些陰影,Manoj 先生能做的不多,唯有在孤兒院盡力製造家的感覺;我今晚便和孤兒們一同慶祝生日。看著小孩們雀躍的表情,我不禁想起德蘭修女;仍然是那一句-- 只要每人多做一點,世界將會很不一樣!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環遊世界700天】第90天 再看雪域
出發前在機場看到的日出 |
雖然這次由於飛得更近的關係,讓我能更清楚看到喜馬拉雅山的面貌,但感覺還是沒有數天前那麼驚艷。可能因為上次沒有期望吧,所以那天竟然讓我在雲海間偶然看到山巒起伏的雪域,實在是意想不到的收穫。不過今天還是很高興;不竟這終年積雪的山巔,雄踞在地球上的八千米巨人,可是連老鷹也看不到的奇景啊。
山背的小徑,好像引領我們一路走向雪山 |
世界之巔 |
即使不是雪山,但山巒起伏,還是十分迷人 |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環遊世界700天】第89天 加德滿都(續)
城市一隅 |
不過如果單論加德滿都,我肯定這裡的人民有更豐富的物質生活-- 加德滿都的市場不但有更多款式,而且街上也有咖啡室、射箭場、甚至蒙特梭利學校等“較有文化”的設施。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我是用西方文化的標準來量度,才得出加德滿都比較先進的印象。
這次入住旅館的餐廳 |
不過如果單論精神生活,我相信尼泊爾人也不會比印度人貧乏。尼泊爾人大都相信糅合了佛教的印度教,他們的社區裡也有不少寺廟。這些寺廟大多隱藏在樓宇後的院子裡,需要擠過狹小的門廊才能到達。很多時候在街上看只是一道小門,但通過門廊後卻是別有洞天-- 印度教、藏傳佛教、大乘佛教等不同宗派的寺廟在院子裡遙遙相對,有時候信眾敬拜的香火還未熄滅,感覺很是熱鬧。
驟眼看,你會以為是印度;但留心觀察,卻又會找到很多不同 |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環遊世界700天】第88天 加德滿都
來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感覺舒心不少。之前在印度旅行時有點怠倦,提不起勁到處走訪,我還以為是因為自己旅行得太久;但現在來到加德滿都,我又重新有了到處探索的興致。我這才明白,原來不是因為自己怠倦,而是印度實在太難令人動心了。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700天】第85天 印度教拾遺
聖人崇拜
在寺廟裡,不時可見到神像旁安放了一些人物的肖像。在印度有不少大師,他們生前死後有時候也會被當作神的化身受人敬拜。例如在印度北部,便很流行崇拜一個聖人叫賽巴巴 Sai Baba。相傳他在生前廣施神跡,而且提倡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共融,曾在清真寺內朗讀印度教經典。賽巴巴在印度北部的風行程度,最少可與哈努曼比擬。
原始崇拜
除了濕婆和女神崇拜有著原始崇拜的痕跡,印度教還有不少泛靈崇拜的遺留。很多時候在街邊的小神龕,人們都會以一塊類似神像的石頭來代替真正的神像。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他們相信神明正透過這塊想象的石頭來顯現自身。
在民宿裡工作的男孩,幫了我很大忙 |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環遊世界700天】第84天 印度教眾神
恆河 |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聖城,印度人相信在這裡出生的人特別有福,在這裡浸浴的人可得到特別啟示,在這裡火化的人更可直接擺脫輪迴,得到解脫。姑勿論這些說法是否為真,我在這次旅程裡對印度教的認識的確增加了不少。以下便讓我們一探印度教裡的眾神殿。
在恆河裡浸浴 |
根據傳統論述,印度教一共有三位大神-- 創造世界的梵天、維護世界的毗濕奴,和破壞世界的濕婆。印度教裡的不同神祗,都與這三位大神有大大小小的關係。
梵天
雖然梵天創造了世界,但他的地位與西方宗教的創造神不可同日而語。在印度很少見到梵天的寺廟,人們在家裡的祭壇也不會崇拜梵天。有一種說法,是梵天在創世之後已經完成了使命,成為了類似監察者的角色,所以講求實用的印度民眾便當他可有可無。
毗濕奴
毗濕奴是維護世界的主神,通常以化身 avatar 的方式打敗惡魔,維護善惡平衡。毗濕奴在神話中有十個化身,最重要化身的分別是羅摩和黑天。
羅摩
羅摩是印度神話《羅摩衍那》裡的主角,是神話裡的英雄,也是印度人眼中完美人格的化身。羅摩是神的代名詞,例如甘地臨終說的“嗨,羅摩”,印度人平常打招呼也會說“羅摩羅摩 Ram Ram”,意即“願羅摩祝福你”。在瓦拉納西的火葬場,也可見到家屬在抬著死者時大叫“羅摩是真實的”,大概在提醒神明要保持承諾,協助死者超脫輪迴。
哈努曼
羅摩有一個很重要的同伴叫哈努曼。哈努曼是一個猴神,也是羅摩的大將,為他出生入死,成功救回羅摩的妻子悉多。哈努曼最有名的,是他曾經在眾人面前剖開心胸,人們發現他心中有羅摩和悉多的名字,意味他常常將羅摩放在心上。哈努曼現在是印度教的主要神祗之一,人們崇拜他的勇敢和忠誠。有趣的是,有不少學說都指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也是以哈努曼作為原型;在西遊記裡也包含了不少參考《羅摩衍那》的情節,例如真假美猴王、猴王偷仙丹等等。
黑天
黑天是毗濕奴的另一個化身。他曾在《摩訶婆羅多》裡出現,作為大將阿周那的御者,協助阿周那越過心理關口,提起勇氣打敗敵人。黑天當時的說辭,也成為了印度教最重要的作品《薄伽梵歌》。不過在現代,黑天通常以年輕時與情人的故事為人們頌揚,是印度情人的典範。
迦樓羅
迦樓羅也被稱作“金翅大鵬鳥”,是毗濕奴的坐騎,在東南亞常被當作王權的象徵,是印尼和泰國的國鳥。不過在現代印度,由於毗濕奴很少以本來面目受敬拜的關係,迦樓羅也比較少見。
濕婆
濕婆傳統上是破壞之神,在世界即將滅亡時會跳“破壞之舞”,為世界重新帶來開始。濕婆可說是印度最常見的神祗,歡迎程度遠超毗濕奴和梵天。不過濕婆之所以受歡迎,並不單因為他是破壞神,而是因為他同時是生育的象徵。在濕婆的寺廟,很多時候可見信眾敬拜的不是濕婆的神像,而是類似生殖器的林伽。人們透過在林伽上澆上牛奶和獻上鮮花,祈求生養眾多。
跳著破壞之舞的濕婆。這是印度國寶,現藏德里國家博物館 |
甘尼薩
甘尼薩是象頭神,也是一個深受印度人歡迎的神祗。神話中甘尼薩是濕婆的兒子,但卻曾因為誤會而被濕婆砍掉了頭;為了補償,濕婆便答應他所作的事情盡都順利,自此甘尼薩便成為了破除障礙之神。由於象神外表憨厚,又或者因為障礙人人都會遇到,所以甘尼薩在印度人中特別受歡迎,家家戶戶都可見到他的塑像。
杜嘉和卡利
杜嘉和卡利都是濕婆妻子雪山女神的化身。杜嘉比較溫柔,常見的形象是騎著獅子/老虎,拿著十種武器打敗惡魔;而卡利則形象兇惡,常常披頭散髮,伸著血紅的舌頭,腳底踏著濕婆。曾聽人笑說杜嘉和卡利都是妻子的化身-- 平常如雪山女神般溫柔,但發怒時卻如杜嘉般勇武,甚至如卡利般兇惡,將丈夫踏在腳下。不過如果考究來源,我們會發現兩者雖然名為濕婆妻子,但大概都是原始社會中女神崇拜的遺留,歷史比濕婆崇拜更加久遠。
上述諸聖,便是印度教眾神殿中常見的神祗。當然印度教並不只那麼淺薄;有關印度教的理念和特點,留待明天再談。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
-
我對著大衛像,哭了起來。 來到歐洲已經兩個星期,我的眼界也漸漸擴闊。不過,直至我看見大衛像之前,我對文藝復興還是有點看不上眼。那時候的我,只覺得文藝復興的雕塑,只是希臘羅馬黃金時期的仿製品。即使我已經去過大英博物館,或佛羅倫斯的烏菲茲博物館,這感覺仍然存在。 直至我看見大衛像。 ...
-
華人 參加旅行團雖然方便,但缺點便是行程太過緊密,而且沒有多少時間體驗風土人情。這天趁著在鎮上補給,我連忙到處走走,看看當地人怎樣生活。 走著走著,竟然讓我在一間店鋪裡看到華人面孔。店主來自福建,來納米比亞已有十年。當初他在親戚介紹下在這裡開雜貨店,買入一些中國的便宜貨到這裡轉售...
-
我們常聽說我們的生命由習慣所構成。好習慣令人健康長壽,生活美滿;壞習慣令人生活悲慘,短命早死。但有趣的是,培養好習慣往往比培養壞習慣困難得多-- 我們不用刻意訓練,便懂得進食垃圾食物、沉迷社交網站、到商場瘋狂購物;但好習慣如做運動、看書、靜思,卻是怎樣也培養不起來。《原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