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 |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聖城,印度人相信在這裡出生的人特別有福,在這裡浸浴的人可得到特別啟示,在這裡火化的人更可直接擺脫輪迴,得到解脫。姑勿論這些說法是否為真,我在這次旅程裡對印度教的認識的確增加了不少。以下便讓我們一探印度教裡的眾神殿。
在恆河裡浸浴 |
根據傳統論述,印度教一共有三位大神-- 創造世界的梵天、維護世界的毗濕奴,和破壞世界的濕婆。印度教裡的不同神祗,都與這三位大神有大大小小的關係。
梵天
雖然梵天創造了世界,但他的地位與西方宗教的創造神不可同日而語。在印度很少見到梵天的寺廟,人們在家裡的祭壇也不會崇拜梵天。有一種說法,是梵天在創世之後已經完成了使命,成為了類似監察者的角色,所以講求實用的印度民眾便當他可有可無。
毗濕奴
毗濕奴是維護世界的主神,通常以化身 avatar 的方式打敗惡魔,維護善惡平衡。毗濕奴在神話中有十個化身,最重要化身的分別是羅摩和黑天。
羅摩
羅摩是印度神話《羅摩衍那》裡的主角,是神話裡的英雄,也是印度人眼中完美人格的化身。羅摩是神的代名詞,例如甘地臨終說的“嗨,羅摩”,印度人平常打招呼也會說“羅摩羅摩 Ram Ram”,意即“願羅摩祝福你”。在瓦拉納西的火葬場,也可見到家屬在抬著死者時大叫“羅摩是真實的”,大概在提醒神明要保持承諾,協助死者超脫輪迴。
哈努曼
羅摩有一個很重要的同伴叫哈努曼。哈努曼是一個猴神,也是羅摩的大將,為他出生入死,成功救回羅摩的妻子悉多。哈努曼最有名的,是他曾經在眾人面前剖開心胸,人們發現他心中有羅摩和悉多的名字,意味他常常將羅摩放在心上。哈努曼現在是印度教的主要神祗之一,人們崇拜他的勇敢和忠誠。有趣的是,有不少學說都指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也是以哈努曼作為原型;在西遊記裡也包含了不少參考《羅摩衍那》的情節,例如真假美猴王、猴王偷仙丹等等。
黑天
黑天是毗濕奴的另一個化身。他曾在《摩訶婆羅多》裡出現,作為大將阿周那的御者,協助阿周那越過心理關口,提起勇氣打敗敵人。黑天當時的說辭,也成為了印度教最重要的作品《薄伽梵歌》。不過在現代,黑天通常以年輕時與情人的故事為人們頌揚,是印度情人的典範。
迦樓羅
迦樓羅也被稱作“金翅大鵬鳥”,是毗濕奴的坐騎,在東南亞常被當作王權的象徵,是印尼和泰國的國鳥。不過在現代印度,由於毗濕奴很少以本來面目受敬拜的關係,迦樓羅也比較少見。
濕婆
濕婆傳統上是破壞之神,在世界即將滅亡時會跳“破壞之舞”,為世界重新帶來開始。濕婆可說是印度最常見的神祗,歡迎程度遠超毗濕奴和梵天。不過濕婆之所以受歡迎,並不單因為他是破壞神,而是因為他同時是生育的象徵。在濕婆的寺廟,很多時候可見信眾敬拜的不是濕婆的神像,而是類似生殖器的林伽。人們透過在林伽上澆上牛奶和獻上鮮花,祈求生養眾多。
跳著破壞之舞的濕婆。這是印度國寶,現藏德里國家博物館 |
甘尼薩
甘尼薩是象頭神,也是一個深受印度人歡迎的神祗。神話中甘尼薩是濕婆的兒子,但卻曾因為誤會而被濕婆砍掉了頭;為了補償,濕婆便答應他所作的事情盡都順利,自此甘尼薩便成為了破除障礙之神。由於象神外表憨厚,又或者因為障礙人人都會遇到,所以甘尼薩在印度人中特別受歡迎,家家戶戶都可見到他的塑像。
杜嘉和卡利
杜嘉和卡利都是濕婆妻子雪山女神的化身。杜嘉比較溫柔,常見的形象是騎著獅子/老虎,拿著十種武器打敗惡魔;而卡利則形象兇惡,常常披頭散髮,伸著血紅的舌頭,腳底踏著濕婆。曾聽人笑說杜嘉和卡利都是妻子的化身-- 平常如雪山女神般溫柔,但發怒時卻如杜嘉般勇武,甚至如卡利般兇惡,將丈夫踏在腳下。不過如果考究來源,我們會發現兩者雖然名為濕婆妻子,但大概都是原始社會中女神崇拜的遺留,歷史比濕婆崇拜更加久遠。
上述諸聖,便是印度教眾神殿中常見的神祗。當然印度教並不只那麼淺薄;有關印度教的理念和特點,留待明天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