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朗遊世界日本篇 22】北九州自駕遊

九州一向給人的感覺,是位置偏遠,景色優美,物價低廉,讓人放鬆渡假的地方。

但來到九州才發現,有很長一段時間,其實九州才是日本的門戶。日本很多跟中原大陸,以至世界的交流,都是以九州作為起點。當年最先進的文明,也是從九州傳入。這天便靠著自駕遊之便,到了九州北部的幾個地方看看,見證這段歷史。

行程的第一站是志賀島。這是福岡的一個外島,由一片沙洲相連。島上有瞭望台,可以看到對馬海峽。之後才發現,志賀島雖然是孤島,但原來歷史上也有一定重要性。十二世紀蒙古人來襲時,有些蒙古人大概漂流到志賀島,現在島上還有蒙古塚。到了近代,有農夫也在志賀島上發現漢朝冊封倭奴國王的金印,印證二千年前九州與中原大陸的來往。

之後一路乘車,來到海邊的宗像大社。宗像大社供奉宗像三女神,主管潮汐與航運,神社分別位於九州本土和海裏的沖之島。宗像女神與日本皇室關係密切,神殿大門還有皇室的菊花紋章。考究起來,大概是因為中古時期日本與韓國交戰頻繁,日本皇室需要經九州對出的玄界灘航行到對馬島,再從對馬島到韓國;護佑玄界灘安寧的宗像女神便成為皇室所倚重的神明。

現在的宗像大社不但是世界文化遺產,旁邊的神寶館還展出了不少從沖之島發現,超越當時技術水平的鏡子和飾物,現在都被列為日本國寶。

下午再經一番跋涉,來到九州和本州的接壤處。九州一邊的門司是戰前重要港口,到現在仍然保留了不少明治大正時期的西式古典建築。駛過關門橋來到本州的下關,海邊有壇之浦,就是源平合戰中,平氏一族戰敗投海之處。

我以前常常以為九州是荒蕪地方,所以平氏只能逃到本州末端的壇之浦。誰不知原來九州在平安時期已經相當發達,當時平家也曾逃到九州,只是被當地豪族趕走;最後走投無路之下,才被迫在壇之浦集結兵力,與源氏決一死戰。

在下關海邊除了壇之浦遺跡,也陳列有近代的大砲。幕末時人們提倡尊王攘夷,曾試過在下關砲轟外國船艦;之後外國戰艦反擊,幾乎全滅岸上砲台基地,攘夷派才稍息氣焰,轉爲支持開國自强。

日本開國後吸收西方思想技術,國力極速上升。三十年後日本在甲午戰爭擊敗中國,也是在下關簽署條約割讓台灣,是為馬關條約。

今天自駕遊從志賀島的遺跡,到宗像大社的文化傳承,再到門司與下關的歷史探索,每一處都讓我對九州有更多了解。原以為九州是日本邊陲之地,現在卻發現這裡曾是日本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樞紐。這也是是次旅行對九州最深刻的發現。



從志賀島瞭望對馬海峽


連接九州本土的沙洲,現在被加固成道路,稱為海之中道


宗像大社


神寶館中展出的日本國寶,有精美的黃金戒指,和鑲金龍頭


銅鏡、鐵鈴都是國寶,這裡的國寶密度比國立博物館還高




門司港的西式古典建築


關門海峽


簽署馬關條約的春帆樓


春帆樓裏陳列有當年的談判桌。傳說伊藤博文為了威嚇李鴻章,特地安排在可以瞭望海邊的春帆樓進行談判,然後讓日本戰艦每天在海峽巡弋


海邊大砲


下關出名吃河豚,我們這晚卻試了鯨魚料理。日本人為了吃鯨魚不惜犯眾怒,但今天試吃時卻覺得沒有什麼特別,肉質不但粗糙,而且帶點腥味,不太推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圖片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