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朗遊世界日本篇 26】長崎

如果說太宰府是中古時代日本的門戶,那麼在江戶時代,這門戶便是在長崎。

當時幕府採取鎖國政策,只容許荷蘭人來長崎經商。荷蘭人還需待在一個名為出島的小島上,不許和本地人有任何接觸。今天來到出島,見到荷蘭人當年的住所,自己也有點點感動,彷彿回到大航海時代,來到冒險者在遠東的終點。

除了商品,荷蘭人也曾將西方的科技,甚至思想帶進,當時稱為蘭學。蘭學日後啟發了不少學者,成為日本維新運動的濫觴。長崎是個頗為國際化的都市,不但食物融合各國口味,連祭典時的花車也有西洋帆船的樣式,十分特別。

江戶幕府之所以只容許荷蘭人來經商,是因為在戰國時代,曾有不少外國教士來到九州傳教,不少九州大名都信奉基督教。這些大名日後與德川家康作對,即使在幕府成立後,仍然出現過由基督徒帶領的叛亂。

為了壓制叛亂,幕府不但驅逐除荷蘭人外的所有外國人,而且禁絕基督教。教徒或是被殺,或是被迫腳踏聖像,以示棄教。其中有不肯改信的教徒潛伏起來,於二百年間發展有本土色彩的崇拜方式,例如以送子觀音取代聖母聖子像,或者加入神道和佛教元素。今天在九州的島原一帶,或者長崎的大浦天主堂,都紀念了這一段歷史。

來到長崎幾日,越來越喜歡這個城市。可能因為這裡曾經是國際港口,也可能因為這裡有山有水,景象較為立體有味道。不過由於產業轉移,長崎也正在萎縮,甚至越來越依靠旅遊業。時也命也,找到自己道路就好了。


來到出島,可見懸掛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旗幟


商人長的生活環境,應該算十分豪華?不過展覽也提到島上的荷蘭人生活苦悶,常靠抽煙度日


蘭學的解剖學書籍


出島的另一邊,當時是孤島,靠大橋相連。之後長崎填海發展,出島也被填埋,到近年才被重新發掘


長崎中華街,也是當地美食強棒麵的起源地


強棒面,其實就是雜錦湯麵,不過挺為符合我的口味(網上圖片)

長崎特色土耳其飯,結合意粉、咖喱、炸豬扒和白飯,集大成可能就是長崎特色(網上圖片)



小丘上的大浦天主堂


潛伏教徒的聖像與和風聖畫;畫中是天使報喜圖


大浦天主堂旁邊有哥拉巴園,以前是外國商人的宅邸。明治維新後長崎有不少外國商人聚居,做生意之外,也為新政府引入外國器械和技術


懷舊咖啡館,可以喝到荷蘭水滴咖啡

和父母吃長崎蛋糕。長崎蛋糕由西班牙的海綿蛋糕演化而來,底部有砂糖,在以前十分稀有;之後蛋糕傳到台灣,便成為古早味蛋糕


咖啡館外的美景,水光山色


雖說城市萎縮中,但港口仍有郵輪、軍艦等停泊


長崎秋季祭典宮日節中展出的花車,由於受外國文化影響,也有西洋帆船(南蠻船)、荷蘭商船等樣式


這幾晚住在長崎的山區中,感受城市的崎嶇起伏

 
長崎夜景位列世界三大,不過感覺有點言過其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圖片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