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遊記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700天】第275天 頂級學府
波士頓除了是歷史名城,也是教育名都,有不少外國人在此留學。最出名的學府,大概就是旁邊劍橋市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書院 MIT,今天便在這兩間大學轉悠。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美國第一間大學,早年以培養神職人員為目標,到後來才逐漸轉型為一間綜合型研究大學。學校和企業類似,往往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名聞遐邇的哈佛也因而成為獲得資助額最多的學校之一。今天有人問帶領導賞團的哈佛學生,哈佛與其他大學有何不同?她回答,其他課程或許分別不大,但她作為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是他們很容易便能獲得校方資助;很多時候學生想舉辦活動,校方往往會真金白銀支持,這令學生更願意放膽的嘗試。
學生導賞員,主修神經科學
舊圖書館
哈佛的紀念教堂
哈佛圖書館
圖書館外有中文石碑,由胡適所寫,慶祝哈佛建校三百週年
圖書館以一個哈佛舊生命名。該舊生在鐵達尼號船難中喪生,他的母親便捐款紀念,並要求將兒子的書房在圖書館內重現
自慚形穢
雖然今天只是走馬看花,但在哈佛和 MIT 的校園轉悠,看著學生自信的神情和腳步,我會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覺得這裡的學生將來可以改變世界。不知道將來有沒有機會在這些頂級學府旁聽一二?
波士頓位置偏北;來到 MIT 校園時間尚早,但天色已經入黑
劍橋河邊的清冷月光,映照著波士頓市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圖片上載
意義的追尋
體驗人生 從小我就很喜歡思考,長大後特別喜歡思考人生的意義。基於對意義的追尋,我中學時候也曾上教會,希望從基督教尋找答案。 回想起來,其實教會生活挺為適合自己,不但有我所喜愛的讀書和音樂活動,有一班弟兄姊妹互相支持,而且對於生存和死亡的問題都有完整的解答。 但我終究難以接受以一個...
【環遊世界700天】第159天 矛盾的埃塞俄比亞人
在冷戰結束後,蘇聯倒台,失去靠山的埃塞俄比亞軍政府隨即被人民解放陣線推翻。到了現在,埃塞俄比亞雖然仍然是非洲其中一個最貧窮的國家,但經濟增長卻十分驚人。在中國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亞的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不但擁有高樓大廈,還有著全非洲唯一的輕軌鐵路。這裡不但比不少非洲城市先進,而且物價還...
朗遊記簡介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程。 我們什麼也沒有帶來,什麼也沒法帶走,留下的只有旅程中的經歷。 古時候,歐洲的青年喜歡壯遊 Grand Tour,畢業後在歐洲到處旅遊,感受歷史和文化;在六七十年代,當時的青年倒喜歡浪遊,從歐洲穿越中東到印度,尋索自身的意義。 我有時會想,自己的旅程倒是壯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