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朗遊書海】On the Road 在路上


King of Beat Generation
在旅遊巴大部分時間都在看《在路上》。之前在三藩市時提及過 Beat Generation,《在路上》正是 Beat Generation 的代表作,也是 Jack Kerouac 的首本名著。Jack Kerouac 被譽為 King of Beat Generation,相傳當年他在服食安非他命後精神亢奮的在打字機上運指如飛,終於一口氣在同一捲紙上完成三十多萬字的著作,從此事已可一窺 Beat Generation 的態度。

Jack Kerouac

脈動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 雖然常被譯為垮掉世代,但其實 Beat 一字在英文有許多含義,包括擊倒、節奏、脈動等等。我覺得譯為脈動的一代更爲貼切,因為 Beat Generation 的起源,正是五十年代一班知識分子面對美國在二戰後極端壓抑,講求集體主義的保守風氣,便透過追求個人自由,以求將生命發揮到極致來回應,也間接促成了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

Beat Generation

Neal Cassady
《在路上》的情節不算複雜,描述幾個旅人拋下日常的生活,透過搭便車橫跨美國的故事。小説的精彩之處,在於對人物的描寫。當中最具標誌性的人物,大概是 Jack Kerouac 的朋友 Neal Cassady(書中化名為 Dean Moriarty)。與 Beat Generation 的其他人物不同,Neal Cassady 並非知識分子出身,甚至有著悲慘的童年-- 他是父母在旅途中生下的私生子,一出生便被母親遺棄;他在幼年時跟隨父親四處漂泊,見盡社會最殘酷黑暗的一面;之後他的父親被捕入獄,他便繼續過著遊蕩的生活,透過打散工為生。但悲慘的經歷,對世界的絕望,卻令 Neal Cassady 迸發出熱烈的生命火焰。他俊美的外貌和率性的行為,令他到哪裡都會成為全場的焦點;男士樂意與他結交,女士更是為之瘋狂-- 未到三十歲,Neal Cassady 便已經和三個女人有了小孩,還不計其他男女情人和霧水姻緣。

Neal Cassady

解放自我
看著 Neal Cassady 的經歷,一開始讀者或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目瞪口呆;但隨著書中情節發展,或許卻會被他的行爲吸引,因爲 Cassady 無視社會規範,完全展現自我,專做旁人不敢做的事。當他肚餓,他會走到商店偷東西吃;當他看上一個女子,他會立刻與她雲雨一番……但即使書中描述 Neal Cassady 因為飢餓而到士多偷東西吃,你都會感受到一種率性的童真,因而很容易便原諒他,甚至為他沒有被抓到而鬆一口氣。因為在書中,這個社會實在太多規矩,太多束縛,所以難免會認同主角們解放自己的思想。Neal Cassady 就像一把火焰,要燒盡一切,永不滿足,以至自我毀滅。

 
在路上也曾被改編成電影,由 Kristen Stewart 主演

代價

但到了書中後期,你也會發現 Neal Cassady 這樣生活的代價-- 他沒有固定的工作,甚至沒有固定的關係;他對家庭不負責任,與妻子、情人和兒女的關係也極爲淡薄。Neal Cassady 真人的下場也不算幸福,他在墨西哥參加一個婚禮後獨自回家,最後在一場夜雨之中倒地而死。

晚年 Neal Cassady

遊牧性格
我們該如何解釋 Neal Cassady 的生活態度?我會覺得,這是一種價值的衝突-- 如果用尼采的說法,可能是酒神和太陽神的分別;但我卻覺得最能夠代表的,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甚至動物性和社會性的分別。人作為一種動物,之後又過著遊牧生活數十萬年之久,其實遊牧性早已深深的扎根在我們的基因和本能裡,我們喜愛遊玩,喜歡探索,嘗試不同事物,追求即時滿足,沒有什麼責任感;相對的,人類過著農耕和工業的生活其實最多只有一萬年,所以很多農業文明的特徵其實都是透過後天的文化傳播傳遞,例如要未雨綢繆,要有責任感,要謹慎,要懂得累積財富……所以很多時候社會/個人都在這兩個精神之間搖擺。例如美國戰後代表的便是極端的農耕工業精神,而 Beat Generation 則為了抗衡,嘗試用自由奔放的遊牧精神抗衡,一路保持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的文筆並不算是文學頂尖,但他所描述的精神,生活態度,卻很令人反思。這次旅行,我也是一次在路上的經歷。雖然自己去旅行的原意是探索這個世界,但不多不少的也會有像在路上那般,希望擺脫原有生活軌跡,帶來更多新嘗試的味道。

掙扎
但人很矛盾,在路上的時候反而想安安定定的生活,當安定生活的時候,又想回到路上;人生便是這樣來來回回,在家中和路上之間掙扎。到最後,我們未必能做到如 Neal Cassady 般那麽隨心所欲;但至少,我們也能有機會放開自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