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環遊世界700天】第260天 Smithsonian 博物館

好像為了補回昨天的怠惰,今天一連去了五個博物館。當然,要一天到訪這麼多博物館,難免有點走馬看花;但這一天的經驗也有特別之處,讓我細細道來。

印第安人博物館

印第安人博物館
我第一個到訪的,是印第安人博物館,裡面詳細介紹了印第安人一路以來的遭遇。就如昨天所到的黑人博物館一樣,黑人和印第安人一直以來被視為美國人兩大原罪,因為兩者都飽受剝削以至殘殺。我以前對於土著的感覺一直有點矛盾-- 一方面很同情他們當年的慘況,一方面又覺得現在美國人對他們的肯定又有點過火。但現在漸漸明白,美國人承認土著的地位,除了因為良心上過意不去外,美國作為世界警察/領袖,自然要填補這個道德上的漏洞,才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指引”其他國家。

 
我很喜歡看博物館的留言板,看看本地人在參觀過後有何想法

亞非藝術
在印第安人博物館以後,是相鄰的亞洲和非洲藝術博物館。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話說我先去亞洲藝術博物館,裡面陳列了平時常見的佛像、雕塑、山水屏風之類。我記得當時我本來有點疲累,但在參觀過後卻像被藝術“滋潤”了心靈一般,腳步也變得更輕。不過穿過隧道來到非洲藝術博物館,卻帶來這天最大的衝擊-- 看著眼前齜牙咧嘴的獸皮面具,目無表情的木刻雕像,實在很難將它們和“美”這個概念連接起來。這也不禁令我反思,究竟何謂美,何謂醜?如果我自小生長在非洲,我會覺得眼前這些面具美麗動人嗎?

 
東亞/南亞的藝術品是我熟悉,也能潤澤心靈的

 
非洲的藝術品則是我陌生,不懂鑒賞,甚至感到毛骨悚然的

Smithsonian 城堡
在亞非藝術館的旁邊有一座城堡,到訪的人數相對較少,但它卻是一眾博物館的起源地。話說美國在立國初期被歐洲視為文明的試驗場,有一個從未到過美國的科學愛好者 James Smithson 便留下遺言,將價值十萬金幣的遺產全數捐給美國,以作為“知識傳播之用 for the increase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當時美國人也摸不著頭腦,到底何謂“知識傳播”,結果經國會辯論,決定成立一系列包括博物館、實驗室、圖書館的機構。眼前的城堡,便是當時機構的總部。經過多年發展,博物館規模漸大,便成為今天國家廣場上的博物館群。美國人也很有良心,不但維持將這個系統命名為 Smithsonian Museums,還將 James Smithson 的骨灰運來美國,這個他嚮往已久,卻從未踏足的地方。

James Smithson

Smithsonian 城堡

自然史博物館
參觀過 Smithsonian 城堡,由於博物館大都很早關門的關係,我便匆匆來到對面的自然史博物館。這是美國其中一個規模最宏大的博物館,本來一天也未必能夠完全參觀;幸好我十年前來過,所以這次只是快速的到處走一下,然後去“探望”名聞遐邇的希望之鑽。

自然史博物館

希望之鑽

七彩繽紛的各種寶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