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環遊世界700天】第17天 讀李光耀回憶錄


告別 A 君後,今天乘火車到檳城。我從前一直以為檳城是一座沿海的城市,現在才發現原來它是一座島嶼,需要轉乘渡輪才能抵達。我登上渡輪時已是黃昏,兩岸白霧茫茫;直到靠近岸邊,檳城才緩緩展現出它的殖民地風貌。

上次在火車上讀《李光耀觀天下》,今次則是讀他的自傳。李光耀的回憶錄分為兩部分,上半部描述他的成長歷程和新加坡獨立的經過,下半部則是分享他帶領新加坡由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發展成金融都會的經驗,以及對周邊國家的看法。

火車上的簡便午餐

李光耀的自傳十分精彩。書中雖然免不了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段落,但總體來說仍然保持他實話實說,率直感言的風格。李光耀性格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實事求是的風格。他不會根據臆想或期望,而是會經過仔細的分析才展開行動,而且一旦決定了便不會再改變。基於他實事求是的作風,早期他從未想過為新加坡帶來獨立,而是大力推動加入馬來西亞;但在新馬分裂後,他便積極籌謀將新加坡擺脫馬來西亞的影響,獨力發展新加坡的軍事、經濟和外交,而且確保新加坡人能充分發揮生產力,在東南亞諸國中突圍而出。

為了將事情做得最好,李光耀不時會利用微管理-- 他會干涉大學的校政,也會禁止市民留長頭髮或吃香口膠。外國傳媒將新加坡譏為保姆國度,但李光耀卻一心相信這是為了保持人民的生產力的必要措施。李光耀能夠事必躬親,是因為新加坡地方還小;但如果國家再大一點,例如來到馬來西亞/印尼,他的方法便未必湊效,政府更需要透過鼓吹意識形態等方法團結人民。

耐人尋味的是,李光耀在回憶錄後段暢論了與各國打交道的經驗-- 由東南亞談到非洲,由美國談到蘇聯解體,但唯一就是沒有談到中國。我本來正奇怪他是否故意不提,之後到網上一查,才發現原來自己讀的是大陸譯本。究竟李光耀對中國有何看法?唯有日後再補完了。

吃晚飯的餐廳感覺十分懷舊,還播著鄧麗君的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