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利則除了有印巴邊境的降旗儀式,還是錫克教徒的聖城,這才是我到訪阿姆利則的目的。在香港也有錫克教徒,但我對他們認知不深,只知道他們在廟宇裡免費供應食物。所以這次來印度,便特地到錫克教的聖地金廟看看。
根據錫克教的規則,進入廟宇必須包頭和脫鞋,在金廟外面便有頭巾供應,和免費的鞋類和行李儲存服務。這一切都讓我對錫克教好感大增-- 要知道根據“賺到盡原則”,這些服務在印度其他地方都是要收費的。
穿過外圍的大理石建築,我首先看到環繞金廟的聖池,和位於池中央的金廟。金廟名為廟,其實本質是錫克教徒的“謁師所”。金廟裡面沒有神像,只有一本錫克教的經典,教徒相信這本經典是他們的最後一位大師 (guru)。在書前有人低聲閱讀,信眾則對著經典俯首膜拜。
錫克教徒歷史上共有十一位大師 (guru),首位大師大概在五百年前降生。當年他眼見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之間的衝突越來越盛,便有了頓悟,嘗試統合兩派教義。錫克教徒不崇拜偶像,只相信獨一真神;但他們也採納了印度教的理念,認為人世只是幻象,所以要努力追求靈性的道路。首位大師最偉大之處,是他並不堅持錫克教的理念是獨一真理;他在世時積極與各宗教人士來往,也歡迎各宗派的信徒來錫克教的廟宇裡共進膳食。
起初錫克教開放的態度,與支持多元的蒙兀兒大帝阿克巴意念相近,所以獲賜封土地;而且錫克教認為人人平等,反對種姓制度,便獲得不少低下階層的人民支持。可是阿卡巴的子孫們有些篤信伊斯蘭教,很是忌憚日益壯大的錫克勢力,便開始大肆迫害錫克教徒;但其時錫克教勢力已成,蒙兀兒帝國的迫害反而讓他們成功轉型成武裝組織,日後更在帝國衰落時建立自己的國度。
錫克教徒雖然敬拜書,但更有名的卻是他們手上的利劍。錫克教徒無論男女,在長大後都要受到“劍洗禮”,之後男子的名字加上 Singh,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錫克教徒一生會包著頭,腰間配著匕首,以示自己隨時準備戰鬥。錫克教徒在印度人中以勇武聞名,在歷史中曾多次反抗蒙兀兒帝國和英國政府的統治;但也因為這個緣故,英國人特別喜歡招攬錫克教徒從軍,他們有些在殖民地時代來了香港當差,便被香港人稱作“阿差”或“阿星”。
在印巴分治時,旁遮普地區被迫一分為二,錫克教徒也受到沉重打擊。他們之後有些人拒絕解除武裝,嘗試重建錫克教的國度,便成為印度政府的眼中釘。一九八零年代,有些錫克教的抗爭者躲藏在金廟內,結果出名態度強硬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下令將軍隊開進金廟將抗爭者格殺,掀起軒然大波-- 英迪拉也在數個月後被信奉錫克教的保鏢刺殺,各地暴亂不斷。不過最近錫克教分離主義的呼聲好像逐漸減退,在金廟中也只有教徒拿著古代的長槍巡邏,不見抗議的呼聲。在金廟的紀念碑上,他們也很巧妙的寫著是“印度政府”下令開槍,卻迴避了英迪拉的名字。
觀乎印度,甚至全世界,一直都有人嘗試處理宗教間的分歧。由錫克教的大師,到蒙兀兒大帝阿克巴都嘗試統合各種宗教,但他們的努力都好像不太成功。這是利益使然,還是人性本來就喜歡搞小圈子?或許我在幾天後,到訪德里的大同教聖地蓮花寺時會有進一步答案。
根據錫克教的規則,進入廟宇必須包頭和脫鞋,在金廟外面便有頭巾供應,和免費的鞋類和行李儲存服務。這一切都讓我對錫克教好感大增-- 要知道根據“賺到盡原則”,這些服務在印度其他地方都是要收費的。
穿過外圍的大理石建築,我首先看到環繞金廟的聖池,和位於池中央的金廟。金廟名為廟,其實本質是錫克教徒的“謁師所”。金廟裡面沒有神像,只有一本錫克教的經典,教徒相信這本經典是他們的最後一位大師 (guru)。在書前有人低聲閱讀,信眾則對著經典俯首膜拜。
池中的金廟 |
與金廟合照 |
錫克教徒歷史上共有十一位大師 (guru),首位大師大概在五百年前降生。當年他眼見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之間的衝突越來越盛,便有了頓悟,嘗試統合兩派教義。錫克教徒不崇拜偶像,只相信獨一真神;但他們也採納了印度教的理念,認為人世只是幻象,所以要努力追求靈性的道路。首位大師最偉大之處,是他並不堅持錫克教的理念是獨一真理;他在世時積極與各宗教人士來往,也歡迎各宗派的信徒來錫克教的廟宇裡共進膳食。
起初錫克教開放的態度,與支持多元的蒙兀兒大帝阿克巴意念相近,所以獲賜封土地;而且錫克教認為人人平等,反對種姓制度,便獲得不少低下階層的人民支持。可是阿卡巴的子孫們有些篤信伊斯蘭教,很是忌憚日益壯大的錫克勢力,便開始大肆迫害錫克教徒;但其時錫克教勢力已成,蒙兀兒帝國的迫害反而讓他們成功轉型成武裝組織,日後更在帝國衰落時建立自己的國度。
錫克教徒雖然敬拜書,但更有名的卻是他們手上的利劍。錫克教徒無論男女,在長大後都要受到“劍洗禮”,之後男子的名字加上 Singh,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錫克教徒一生會包著頭,腰間配著匕首,以示自己隨時準備戰鬥。錫克教徒在印度人中以勇武聞名,在歷史中曾多次反抗蒙兀兒帝國和英國政府的統治;但也因為這個緣故,英國人特別喜歡招攬錫克教徒從軍,他們有些在殖民地時代來了香港當差,便被香港人稱作“阿差”或“阿星”。
夜裡的金廟,十分動人 |
在印巴分治時,旁遮普地區被迫一分為二,錫克教徒也受到沉重打擊。他們之後有些人拒絕解除武裝,嘗試重建錫克教的國度,便成為印度政府的眼中釘。一九八零年代,有些錫克教的抗爭者躲藏在金廟內,結果出名態度強硬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下令將軍隊開進金廟將抗爭者格殺,掀起軒然大波-- 英迪拉也在數個月後被信奉錫克教的保鏢刺殺,各地暴亂不斷。不過最近錫克教分離主義的呼聲好像逐漸減退,在金廟中也只有教徒拿著古代的長槍巡邏,不見抗議的呼聲。在金廟的紀念碑上,他們也很巧妙的寫著是“印度政府”下令開槍,卻迴避了英迪拉的名字。
觀乎印度,甚至全世界,一直都有人嘗試處理宗教間的分歧。由錫克教的大師,到蒙兀兒大帝阿克巴都嘗試統合各種宗教,但他們的努力都好像不太成功。這是利益使然,還是人性本來就喜歡搞小圈子?或許我在幾天後,到訪德里的大同教聖地蓮花寺時會有進一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