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環遊世界700天】第74天 阿姆利則金廟

阿姆利則除了有印巴邊境的降旗儀式,還是錫克教徒的聖城,這才是我到訪阿姆利則的目的。在香港也有錫克教徒,但我對他們認知不深,只知道他們在廟宇裡免費供應食物。所以這次來印度,便特地到錫克教的聖地金廟看看。

根據錫克教的規則,進入廟宇必須包頭和脫鞋,在金廟外面便有頭巾供應,和免費的鞋類和行李儲存服務。這一切都讓我對錫克教好感大增-- 要知道根據“賺到盡原則”,這些服務在印度其他地方都是要收費的。

穿過外圍的大理石建築,我首先看到環繞金廟的聖池,和位於池中央的金廟。金廟名為廟,其實本質是錫克教徒的“謁師所”。金廟裡面沒有神像,只有一本錫克教的經典,教徒相信這本經典是他們的最後一位大師 (guru)。在書前有人低聲閱讀,信眾則對著經典俯首膜拜。

池中的金廟

與金廟合照

錫克教徒歷史上共有十一位大師 (guru),首位大師大概在五百年前降生。當年他眼見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之間的衝突越來越盛,便有了頓悟,嘗試統合兩派教義。錫克教徒不崇拜偶像,只相信獨一真神;但他們也採納了印度教的理念,認為人世只是幻象,所以要努力追求靈性的道路。首位大師最偉大之處,是他並不堅持錫克教的理念是獨一真理;他在世時積極與各宗教人士來往,也歡迎各宗派的信徒來錫克教的廟宇裡共進膳食。

起初錫克教開放的態度,與支持多元的蒙兀兒大帝阿克巴意念相近,所以獲賜封土地;而且錫克教認為人人平等,反對種姓制度,便獲得不少低下階層的人民支持。可是阿卡巴的子孫們有些篤信伊斯蘭教,很是忌憚日益壯大的錫克勢力,便開始大肆迫害錫克教徒;但其時錫克教勢力已成,蒙兀兒帝國的迫害反而讓他們成功轉型成武裝組織,日後更在帝國衰落時建立自己的國度。

錫克教徒雖然敬拜書,但更有名的卻是他們手上的利劍。錫克教徒無論男女,在長大後都要受到“劍洗禮”,之後男子的名字加上 Singh,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錫克教徒一生會包著頭,腰間配著匕首,以示自己隨時準備戰鬥。錫克教徒在印度人中以勇武聞名,在歷史中曾多次反抗蒙兀兒帝國和英國政府的統治;但也因為這個緣故,英國人特別喜歡招攬錫克教徒從軍,他們有些在殖民地時代來了香港當差,便被香港人稱作“阿差”或“阿星”。

夜裡的金廟,十分動人

在印巴分治時,旁遮普地區被迫一分為二,錫克教徒也受到沉重打擊。他們之後有些人拒絕解除武裝,嘗試重建錫克教的國度,便成為印度政府的眼中釘。一九八零年代,有些錫克教的抗爭者躲藏在金廟內,結果出名態度強硬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下令將軍隊開進金廟將抗爭者格殺,掀起軒然大波-- 英迪拉也在數個月後被信奉錫克教的保鏢刺殺,各地暴亂不斷。不過最近錫克教分離主義的呼聲好像逐漸減退,在金廟中也只有教徒拿著古代的長槍巡邏,不見抗議的呼聲。在金廟的紀念碑上,他們也很巧妙的寫著是“印度政府”下令開槍,卻迴避了英迪拉的名字。

觀乎印度,甚至全世界,一直都有人嘗試處理宗教間的分歧。由錫克教的大師,到蒙兀兒大帝阿克巴都嘗試統合各種宗教,但他們的努力都好像不太成功。這是利益使然,還是人性本來就喜歡搞小圈子?或許我在幾天後,到訪德里的大同教聖地蓮花寺時會有進一步答案。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環遊世界700天】第73天 印巴邊境看降旗


這天又搭過夜巴士,天亮時到達印度西北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則。旁遮普可謂印度文明的搖籃,不但是印度古文明的發源地,也是眾多西方文明(希臘、波斯、伊斯蘭)進入印度的必經之路。可惜這次時間不夠,未能仔細考察。

走下巴士,先到了民宿稍事休息,整理一下遊記,然後下午乘車直駛三十五公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境看降旗。自從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以來,兩國在邊境都會舉行隆重的降旗儀式,彼此以誇張的服裝和動作暗暗較勁。二十年前,余秋雨在同一地方也看過降旗儀式,當時他在《千年一歎》中寫道:“(巴基斯坦士兵)用這樣的步伐向印度走去,像是非把印度踏平了不可……兩人終於越走越近,目光中怒火萬丈,各不相讓,這倒讓我們緊張了一會兒,因為從架勢看兩人都要把對方囫圇吃了……”

人山人海

相比余秋雨描述的緊張氣氛,我今天來到的感覺倒像一個大型嘉年華。降旗禮的會場是兩個彼此相對的馬蹄形,中間有幾道閘門,分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方。會場兩邊都坐滿了人,場中還有主持帶領著群眾隨著節奏強勁的音樂彼此叫囂。降旗禮開始時,雙方的士兵果然如余秋雨描述般動作誇張;他們步操時腳會高舉到頭頂,然後用盡全力踏到地上;雙方士兵會面時會用力握手,還會擺出耀武揚威的動作。不過他們給我的感覺,倒是滑稽搞笑,多於劍拔弩張。

剛下車便有小孩在我臉上畫印度國旗,殺我個措手不及

降旗儀式雖然娛樂性十足,但其實卻代表了印巴分治這一段不堪入目的歷史。想當年印度的穆斯林和甘地所屬的國大黨談不攏,結果英國人硬生在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畫一條線,分開巴基斯坦和印度;當年至少有數百萬人為了避免受到迫害,不惜放棄家園,走到對面陌生的國度。時至今日,印巴兩國仍然衝突連連;我也曾遇到不少印度的年輕人對巴基斯坦咬牙切齒,認為他們輸出恐怖主義,令我不禁暗暗搖頭。對我來說,其實連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彼此的衝突,也是當年英國殖民者的把戲,以便分而治之的策略。最後釀成印巴分治,英國人可謂成功的阻止了一個超級大國的誕生。看著揮旗吶喊的觀眾,我想,他們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嗎?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700天】第72天 戶主 Ronnie

這幾天在齋浦爾,都是住在 Ronnie 的家中。Ronnie 自小便住在齋浦爾市郊,以前曾在琥珀堡接待遊客。據我觀察,其實 Ronnie 本身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也是在旅遊景點會跟遊客說 “My dear friend, exceptional price” 那一種。我一開始來到他的家,他也提出每晚收取六百五十盧比(我立刻審視四周,然後想,以 airbnb的角度,這種地方那裡值這個價錢),讓我充滿戒心。不過,也許因為這次我是他的客人(以及我一口答應付房租)的關係,我倒慢慢感受到他們一家的熱情。尤其因為這幾天是假期,爺孫三代數十人齊集家中,場面好不熱鬧。

行簡潔風的房間

Ronnie 以前在琥珀堡當司機,手上有點餘錢。但他之後辭了職(不想再騙遊客的錢,他聲稱),最近在讀一個電腦文憑,說打算畢業後到哥哥的公司裡幫忙。不過無業的生活,讓他過著阮囊羞澀的生活,最近還要問回鄉探親的姐姐借錢,很是打擊自信心。他覺得在印度穆斯林被歧視,所以很想到外國工作;而且由於父親在清真寺當長老的關係,他本來曾有機會到馬來西亞,甚至澳洲闖世界的;但最後還是沒有成行。我問他為什麼?“Because I don’t want to leave my mama”,他理所當然的說。

與Ronnie合照,背後是齋浦爾的風之宮

Ronnie 今年三十一歲了,明年還要結婚(未婚妻是父母介紹的),但生活好像還沒有著落。我心想,總不能靠收取沙發衝浪的房租過日子吧。不過正面一點看,他為人其實頗為孝順(我付的房租他隨手給了母親),而且受到不錯的家庭教育。否則以他的經歷,其實很容易行差踏錯,到時後果更不堪設想呢。

在車頂上與Ronnie 的幾個侄子合照

【環遊世界700天】第71天 在印度遇上日本女孩

這天早上坐巴士由市郊的住處到市中心,竟然讓我遇見一個日本人。我望望四周,她不像有其他人同行,便問:你自己一個旅行嗎?

她從沉思中醒來,點頭說是。細談之下,原來她名叫 Hako,來自東京,兩星期前出發自己一個去旅行。她的英文不算十分好,總會夾雜著 ano,ano 那樣,但斷斷續續的,倒讓我多了解她的故事。

她原來是個服裝買辦。一個月前辭了職,打算到處走走。她對歷史特別有興趣,所以先去中國,再到印度,然後是土耳其。我問她,你自己一個去旅行,父母同意嗎?她的眼神閃過一絲決然,說父母其實是不同意的,不過她不走不行,因為 I want to see the world with my own eyes。一個日本女孩子行走在中國和印度大陸上,可謂兇險重重;幸好她暫時也沒有遇到什麼意外,一路上人們都對她很友善。

曾有人跟我說,不敢自己一個去旅行。我的例子可能不夠說服力;但如果連一個日本女孩子也有這個膽量,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走出自己的安全網,用自己雙眼看看這個世界呢?

印度風俗
我在齋浦爾的戶主是穆斯林,不會慶祝排燈節,所以今天特地找了一戶當地人一起慶祝。同行的還有來自比利時的 Max 和 Alaine。兩口子來印度已經兩個月,先在南部做義工,然後才到北部到處遊玩。難得遇到來印度那麼久的外地人,我們便開始交流對印度的印象來。

與盛裝打扮的當地人合照

一般來說,只要不與印度人發生利益衝突,他們對外國人都會很友善,樂意回答問題、帶路、以至接待客人。當然,售貨員/導遊/摩托車司機也很“友善”,但有時候卻可能做得有點過火,露出他們對背後金錢的欲念。在印度旅遊,我們特別留意到的,是印度人對個人空間的概念與外國人不同-- 他們基本上是沒有個人空間的。在印度的街上行走,行人會很自然的挨挨碰碰,大家都不覺得是一回事。甚至有時候他們想表示友善時,他們可能會有更多的身體接觸;我在火車上便試過被一個慈祥的老爺爺按著大腿內側,讓我不知如何是好。同樣的,印度人也沒有隱私的概念。如果你拿手機給他們看,他們可能會自己打開相簿,然後隨手翻看起來。Alaine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特地製作了一本“見得人”的手機相簿,以供他們翻閱。

排燈節
排燈節是印度人的傳統節日,重要性等同中國的農曆新年。在排燈節當日,當地人會穿上最好的衣服到處拜訪,將油燈放在自己和別人的家裡,表示祝福。在農村,人們更會為水牛、拖拉機、甚至金錢進行儀式,感謝財富女神 Lakshmi 透過這些“生財工具”讓他們豐衣足食。

據我估計,排燈節大概是從古代的豐收節轉化過來。豐收節是大部分農業社會都有的節慶,中秋節也是其中一種。不過印度的夏天可能比較長,所以遲至十月才慶祝豐收節。人們點上油燈的儀式,可能是從原始時代的營火會轉化而來。我們在中秋節會點上燈籠,甚至煲蠟,大概也是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遺風哈哈。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環遊世界700天】第70天 琥珀堡


“呯”一聲巨響,我朦朦朧朧的醒來。看著窗外的城堡,剎那間我還以為自己回到了古代戰場。

昨天說過自己不小心住了在齋浦爾市郊,這其實有好有壞-- 壞的是這地方遠離市區,不方面到處遊玩;好的是這裡坐落在山腳,在窗外已可看見雄踞山上的堡壘琥珀堡。琥珀堡是由拉賈斯坦土王所建,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特色,甚至參考了中國長城設計,所以現在還留下隨著山勢連綿不絕的城牆。而且由於琥珀堡建成的年月較近,建成後也未經戰事(土邦不久後與雄霸北部的蒙兀兒帝國聯親媾和),所以現在還保留了非常完整的堡壘-宮殿-關卡-城下町架構,是平時所罕見。

山上的城牆彷如長城

至於為何大清早會聽見”呯“巨響?這是因為當地人在慶祝排燈節,正在到處放煙花和土炮呢。


與戶主的小朋友放煙花慶祝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環遊世界700天】第69天 印度朋友 Subham

這天早上,我在火車上遇見的 Subham 帶我繼續在農場四周參觀,順道說起他的故事。他自少成績優異,小學和中學都得到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在他的村莊裡可謂天之驕子,父母對他也有深厚期望。他一向喜歡在田裡幫忙,特別喜愛研究農場裡機器的構造,所以大學便選了讀機械工程。他的父母總有一個期望,就是他能得到大學學位,最後能夠脫離農村生活,所以一直以來花了不少錢來讓他讀大學;但畢業後他才發現,印度機械工程師根本供過於求;即使他找到工作,薪金也會非常微薄,甚至不足以讓他在城市裡居住。

那麼你為什麼不回村子裡幫忙呢?我問。他說,這其實也是他的願望,但現在父親尚未退休,他在農村幫忙也不會增加多少產量,反而找另一份工作更為實際。現在他計劃考取政府職位,以求得到穩定收入。但印度公務員競爭甚大,所謂考公務員試,其實也是前路茫茫,他不由得有點惆悵。他跟我說,不知政府會否像他小時候,再給他一個機會呢?

在農田裡(裝作)駕駛拖拉車

臨別與Subham 合照

齋浦爾
我依依不捨的離開農村,晚上來到印度北部,拉賈斯坦的首府齋浦爾。齋浦爾又叫粉紅之城,以整個城市都漆成粉紅色聞名。齋浦爾也是旅遊勝地,屬於德里-阿格拉-齋浦爾“旅遊金三角”之一。

當初選擇來到齋浦爾,是因為聽說這裡的排燈節慶祝十分熱鬧;但來到以後才發現資料搜集有點出錯,結果住宿的地點在齋浦爾市郊,而且住的是穆斯林家庭,根本體會不了印度人慶祝排燈節的盛況。

不過有趣的是,其實印度的穆斯林也會慶祝排燈節(入鄉隨俗,我的戶主說),所以戶主整個家庭,六兄弟姐妹都回來了,連同他們的子女足足有數十人,場面好不熱鬧。在穆斯林家庭居住,一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 不是宗教的問題,而是習慣-- 晚餐時我的戶主先遞來咖喱牛肉讓我吃,再隨手的用拖鞋打死旁邊的蟲子。看到這兩個情景,我呆了一呆;因為來到印度三個星期,我從來沒有見過牛肉,遑論見到有人打死其他動物了。


【環遊世界700天】第68天 印度農村

以前說過印度的火車除了過年過節,否則也不會十分擠湧,更不會重現有人坐在火車頂的情況。但我上了火車,才想起印度人很快便要過相等於新年的排燈節。幸運的,由於我在總站上車的關係,上層還有一個座位,我便急忙爬上去,生怕被人搶去了。

火車上層

在上層通常會坐六個人,我們眾目交投,便開始聊起天來。剛好我說起來印度要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對面有個人便略帶挑戰的說,我身旁這個朋友老家在農村,正要回鄉下過節,你有興趣一起去嗎?我一開始有點猶豫,因為已跟沙發衝浪的戶主越好時間在齋浦爾會面;但最後還是覺得這個機會千載難逢,便跟他們一同在中途下了車,走到一個村莊裡面。

最後證明,這是一個絕佳的決定。旅途中偶然遇到的機會,總是比已經安排好的行程更有驚喜。印度人有句格言:“要像對待神一般對待客人”;作為第一個到訪這個村莊的外地人,我便充分感受到這句格言的威力-- 我們剛在村裡坐下,村民便已得到消息,紛紛走過來和我握手拍照聊天;我也發揮我“旅遊大使”的本色,一邊微笑合照,一邊介紹起香港的種種特色來。 

與村民合照

待到日落時分,村民才逐漸散去。我站在河邊,聽著流水淙淙,看著天上晚霞千道,還有孔雀飛到樹頂棲息,心裡不由得覺得十分平靜。就像陶淵明所說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環遊世界700天】第67天 埃洛拉石窟

昨天到訪過歷史較早的阿旃陀石窟,今天便到她的姐妹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石窟的歷史比阿旃陀晚,但藝術風格相對較為成熟,而且注重雕刻多於壁畫,所以也保存得比較好。 

埃洛拉石窟最有名的建築是凱拉薩神廟,整座神廟不用外來的石頭,全是從山體中雕琢而成。 我在神廟旁邊的迴廊走著,一面感歎神廟的鬼斧神工,一面卻感慨神廟耗資巨大,不知花了當時王國多少人力物力。正沉思間,我突然發現在迴廊的柱下,有個年輕人正在畫紙上臨摹神廟的構造。


在同一塊岩石上雕刻的凱拉薩神廟

我稀奇現在還有人不選擇拍照,而是透過臨摹研究建築結構,便走過去攀談一番。那個年輕人叫 Anirudh,出生在印度中部高原上的城市班加羅爾。他雖然是一個財經分析師,卻一直對印度中部的文化特別有興趣,所以便在假期時來到埃洛拉石窟,透過臨摹研究建築師的想法之餘,未來也計劃寫一本書,專門介紹印度中部的文化。他常慨歎現代人對印度文化的研究甚為粗糙-- 每個歐洲國家無論多細小,也有屬於自己的研究;但很多時候人們卻只會籠統的研究印度,卻不會每個地區再細分。但他說,其實地區之間文化差異甚大;例如印度中部是一個高原,便雲集了北部雅利安人和南部達羅毗荼人的文化,而且也有自己王國的歷史。 

Anirudh

“這是因為人類學是由歐洲人發明,所以他們會研究自己得較深吧?”我說。他很認同,所以更要努力研究。他很痛恨印度的歷史往往紀錄得模糊不清,難以入手;“這不是因為印度人有自己的時間概念,注重神話多於歷史,注重其中的道德教訓多於現實嗎?”我問,他卻搖搖頭,對這說法不屑一顧:”The only moral lesson we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Indian never learn” 他笑道,我也笑,難道這不是人類的共通命運嗎?


過夜巴士
離開埃洛拉石窟,也是時候離開奧蘭卡巴到下一站,位於印度北部的城市齋浦爾。但這時候卻出現了一個難題-- 原來奧蘭卡巴位置相對偏僻,所以並沒有直接的交通到齋浦爾。最快的方法,是先搭八個小時過夜巴士到中部城市印多爾,再轉乘十個小時火車到齋浦爾。之前也說過,印度火車的網路系統由於不接受國外的信用卡,是不能提前預定的。結果我唯有膽粗粗的在沒有火車票的情況下先搭巴士,預計四時半到達印多爾,然後再想辦法搭六點的火車。 


過夜巴士十分省位,連廁所也沒有

我原本預設了四點的鬧鐘,而且因為怕吵醒其他人的緣故只開動了震動模式。但我醒來發覺已經是五點!事後想想也是,巴士上那麼多震蕩,調教震動模式有什麼用?“幸好”巴士也誤點了,結果到了五時四十分才到達印多爾火車站。我急忙下車買火車票,誰不知雖是清晨,但售票處已經大排長龍。我有點著急,便跟隊尾的人說我趕著買六時的火車票。他很好的立刻帶我到隊頭,跟其他人說我的情況。可能因為我是外國人的緣故,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我便順利的在五時五十分買到火車票,然後六時上了火車。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環遊世界700天】第66天 阿旃陀石窟

昨天乘六個小時火車到奧蘭卡巴,就是為了今天再搭三個小時車去看阿旃陀石窟。


純人工雕琢的阿旃陀石窟


傳統上,佛教的僧侶每逢印度的雨季來臨時,都會找一個地方安頓下來,稱作雨季安居。在二千年前就有一班僧人來到阿旃陀,在一個馬蹄形的河谷上建造洞穴作安居之用。漸漸地洞穴越建越多,裡面更增添了不少壁畫和雕塑,便成了今天的阿旃陀石窟。

洞窟裡的壁畫和佛像。可能因為是安居修行的關係,佛像通常呈傳法坐相

石窟內最有名的菩薩壁畫

相比壁畫,其實我對雕刻更有興趣。不過這次來到阿旃陀石窟,就是因為它保存最早期的佛教壁畫,直接影響了以後的佛教,以至印度藝術。而且之後有可能機會到敦煌石窟一遊,所以特意前來比較一下。可惜的是,為了保護壁畫,洞穴裡燈光微弱,當局更在大老遠安裝了圍欄,所以根本看不清楚壁畫,反而是雕刻更為迷人。

體態優美的蛇王雕刻

滿有希臘感覺的大殿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700天】第65天 在印度坐火車

今天天氣很好,乘火車前特地到海邊多看一次孟買長長的海岸線

這天乘火車,從孟買到附近的山區城市奧蘭卡巴 Aurangabad。在印度乘火車可謂遊客必要做一次的事,所以這次便特意選擇二等座的火車試試。

由於知道座位緊絀,所以我特意兩星期前,在緬甸的時候已準備上網預定。印度的火車服務由一個網絡統籌,看上去相當方便;但到我搜尋完畢,預備付錢的時候問題便來了-- 網站只容許本地信用卡。這是我從未試過的經歷,因為之前預訂巴士、飛機的時候都沒有遇到這個情況;甚至在我買火車票前,同一個網站要求我先付一筆註冊費,那時候用我的信用卡也沒有這個問題。我最後的結論是,巴士飛機都是私人公司,他們當然用盡辦法希望你能成功付錢;但火車是公營的,所以他們便沒有那麼在意,也沒有讓你付錢的動機,甚至可能你不搭更好。

到最後,我唯有抵達孟買,才到火車站買票。我來到售票處時已是晚上九點,櫃檯只有一個人工作,但人龍仍然十分長。輪到我的時候,那個職員已累的沒有表情,但也沒有多作留難,便印了一張車票給我。論價錢,印度的火車實在不貴,搭六個小時的旅程也只需一百七十盧比(不到二十港元);但我仔細一看,我竟然是在等候名單的第四十個!

正當我以為凶多吉少的時候,準備預定過夜巴士的時候,想不到第二天我已收到短訊,說我的預定成功了。之後過程也頗為順利-- 我原本的預期,是即使我擠上了車,也沒有座位,但求有位置讓我放放背包;但我上了車後才發現我真的有自己一個座位,而且也沒有人跟我爭位置。而且車廂雖然有點狹窄,但也算是整潔(我本來有心理準備到處都是蟑螂爬來爬去),比我想象中好得多了。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看見人山人海,甚至逼上車頂的場面;我事後問當地人,原來這情況也不是常見,通常只會在過年過節時發生。總括來說,一切都比我想象中好(火車甚至沒有誤點)。這是因為情況改善了,還是以前讀的遊記描述得太誇張呢?

車廂的環境不算太差

車上常有人來回售賣小食,便免了下車的煩惱。這是今天的午餐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環遊世界700天】第64天 自由選擇


前幾天沒有花多少時間遊覽孟買,今天終於可以在孟買南部到處走走。孟買南部主要是金融區,所以週日沒有什麼人,在街道上甚至可以見到當地人霸佔了馬路打板球。“遠離煩囂”的孟買,頓時間舒服了許多-- 沒有人山人海的途人,沒有汽車不耐煩的亂按喇叭,甚至沒有遮天蔽日的沙塵,只餘下優雅的殖民地建築和綠草如茵的空地……我差點便要擦擦眼,以為自己在發夢-- 這是我前幾天所見到的孟買嗎?

漂亮的殖民地建築,左邊是當地最早的一個私人圖書館

但當我回到民宿附近的住宅區後,我發現我所熟悉,沙塵滾滾人聲鼎沸的孟買有回來了。所以我的結論是,孟買的問題根本就是人口太多。當一個適合五百萬人的城市居住了一千五百萬人,城市自然超越負荷,結果便是交通阻塞、垃圾遍野、處處都是貧民窟。我問當地導遊,市政府有計劃解決這個人口過剩的問題,例如建設公屋將貧民窟的人逐步上樓,甚至將他們遷移到市郊嗎?他聳聳肩,說即使有,但卻被民主制度拖慢了。當貧民窟的人也是選民,政府也不敢隨便拆遷;即使它有類似計劃,也可能被貧民窟的居民告上法院,最終不了了之……


我所熟悉的孟買

我問他,那麼你喜愛現在的生活嗎?他說,即使他知道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快得多,他還是會選擇留在印度,因為至少他的人身言論自由受到保障。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 即使與我同行的美國夫婦,也會頭痛人民的投票率低下,政府肆意操縱選舉劃區和時間,又擔心特朗普會重新上台,正打算走進美國中部逐家逐戶的遊說。即使是最富裕的北歐國度,自殺率仍然不知為何的奇高。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打破出生地和血緣的界限,自由按照自己的理念選擇自己的國家-- 屆時獨裁與民主,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國家便不用再爭論誰優誰劣,人民自會用腳投票,天下太平。

孟買的海岸線十分長,十分迷人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環遊世界700天】第63天 看鑽石

機緣巧合下,這幾天一直在陪著幾個大陸人出遊,今天便參觀了鑽石工廠。雖然詳情不方便多說,但能有機會拿著數克拉的鑽石細細觀看,也算是一個頗為特別的經歷。

與想象不同,鑽石拿起來其實非常輕。我拿著放大鏡看進鑽石裡,只見透明的底部好像一塊鏡子,又好像一個水池,把我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著。在底部的四周是數十個切面,他們互相輝映,反射出動人的光芒。那一刻我想,鑽石賣得那麼貴,也不是沒有道理呢。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環遊世界700天】第62天 與大陸人談香港局勢

今天與一班大陸人坐火車。彼此相對而坐,自不免談及香港的局勢。他們不算是最封閉的大陸人,平常也會翻牆看 youtube,但主要論調也是常見的,示威者不該使用暴力,中國制度瑕不掩瑜等等。

為了讓他們明白,我嘗試用一些比較軟性的字眼去解釋:

所謂中港之爭,其實是價值觀的問題-- 你覺得繁榮穩定重要,還是自由開放更重要。如果覺得繁榮穩定重要的話,也許會選擇大陸那一套;但香港人十分珍惜自己的自由。遺憾的是,在主權移交的二十年內,香港人發現自己正慢慢失去原有的自由-- 二十三條和國民教育,令我們擔心失去言論自由;高樓價的環境,令香港人被迫花一輩子的時間供樓,失去經濟自由;李波、劉進圖的事件,更令我們害怕失去人身自由。這次港人這麼反對逃犯條例,不是因為自己曾經犯過什麼法律,而是害怕從此大陸政府以言入罪,強行遣返,令香港人失去言論自由。

鄧小平以前曾說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甚至河水不犯井水。這本來是對彼此最好的政策-- 大陸能利用香港作為資金進出的轉口港,香港人也能享受原有的自由。但要真正實行這項政策,需要極大的自信和信心-- 相信自己能抵受得住香港自由風氣的衝擊,也相信香港人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但這二十年來,看來中央政府正慢慢失去信心,不斷派出中央官員來干涉香港政治;香港政府也被迫運用大量資源來興建對香港人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建設,例如高鐵、三跑、港珠澳大橋等等,卻將更迫切的住屋醫療教育等問題放在次要的位置。

基本上來說,我不反對中國大陸用規劃經濟,甚至透過限制自由來發展-- 如果當地人民同意的話。但每個地方情況不同,所謂因地制宜,一個自由的香港其實對中國來說亦是最有利的-- 你看現在管理不善,到處都是示威騷亂,資金紛紛撤走,對大陸也沒有好處。很多示威者或許真的在使用武力;但你看,香港人本來是很和平的。是什麼原因令年輕人冒著被捕,甚至犧牲性命的風險,走上街頭?

中國人想事情,總愛從中央政府的角度出發,因為我們的歷史就是公侯將相,亦即中央政府的歷史。但很多時候,聆聽地方人民的聲音也十分重要,因為一個政府的組成和服務對象,其實就是它的人民。一個政府如果脫離了人民,便什麼也不是。就像漢武帝,歷史上記載他開疆拓地,趕跑匈奴,立下煌煌武功;但在漢武帝之下,漢朝“戶口減半”,即是說有一半人死掉,或者逃離家鄉。現在我們從中央的角度回望,可能覺得漢武帝立下很大功勞;但如果我們從地方人民的角度再看看,假設你問一個漢朝人,他衷心支持漢武帝征集軍隊進擊匈奴嗎?也許未必。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環遊世界700天】第61天 走入人群

機緣巧合下,今天跟一班大陸人,坐著冷氣小巴來了個孟買一日遊。

當然,這樣的一日遊,無非是走馬看花的極致-- 下車拍照,上車玩手機,有空時望望窗外,抱怨孟買的市容,驚歎有人隨街大小便,取笑這裡的落後與停滯,與大陸根本不能比等等。

維多利亞火車站

無可否認,孟買作為一個擁有二千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的確頗為髒和亂。經過在加爾各塔和孟買的觀察,我覺得印度人好像沒有能力管理大型城市,任由人們隨意發展,結果到處都是鐵皮屋和垃圾,交通堵塞異常嚴重,空氣瀰漫著黑煙和沙塵。


岸邊的長提,通往遠處的清真寺;坐在圍欄的人,一面惆悵

但正如昨天所說,只要你願意走入人群,你會發現孟買的另一面-- 我昨天在海邊的石灘滑倒了,有人會特意走過來扶起我,牽著我的手帶我回岸邊,還邀請我參加星期天的聚餐;我在貧民窟(看似)迷路了,也有人會帶我急步離開,指引我路途之餘,還幫我付了巴士和火車的車資。

城市呈現什麼面貌,全在於你怎樣去觀察,怎樣去體驗。如果永遠隔著車廂的玻璃窗,甚至隔著自己的有色眼鏡,你永遠也不會看到一個地方的真正模樣。這樣的旅行,又有什麼意義呢?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環遊世界700天】第60天 走進孟買貧民窟

今天乘飛機從科契到孟買。孟買是印度第一大城,想不到我剛到埗便遇上一些特別的人。

孟買的日落朦朦朧朧的,倒映在岸邊的石灘上倒別有一番風味

話說在海邊看完日落後,我看時候尚早,便沿著海邊一直走。孟買有個內灣,所以海岸線特別長。我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竟然走到了一條由鐵皮屋組成的村落裡,這聚落連 google map 也查不到名字。我稍後才知道這裡就是孟買的貧民窟。不過雖然同是貧民窟,這裡的環境卻比加爾各塔要好多了,至少人們住在鐵皮屋裡有瓦遮頭,不怕下雨。這時正是傍晚時分,家家戶戶要麼在煮食,要麼在市場上趕著買最後的蔬果,氣氛一片祥和。路人看到我時雖然顯得驚訝,但也沒有多加理會,只有小孩和我打招呼。

貧民窟一瞥

正當我在東張西望時,忽然有三個少年人拉我到一旁。他們很緊張的問我,為何自己一個走到這些地方來?他們連連說這裡很危險,住著的都不是正經人,人人口蜜腹劍,只想取我便宜。來到印度,我發現這裡的人彼此之間甚有偏見,常常看不起周圍的人。不過雖然我心裡有點不以為然,但還是跟著他們急步離開貧民窟。我在途中細問他們的經歷,才知道他們在船上工作,剛剛從附近的碼頭下班,剛巧見到我自己一個楞頭楞腦的,才連忙帶我離開。“否則我平時才沒有那麼好心呢”,其中一個說。

他們其實是一班熱心的年輕人。我告訴他們居住的地區,他們便帶我先搭巴士,再轉當地火車,還幫我付了車資。孟買的本地火車非常擁擠,比高峰時間的香港地鐵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奇怪的是,當地人不喜歡關上火車門,結果不時都有人被擠出車廂墮軌死亡。我乘撘的時候正是如此,火車遲遲不發動,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前一站又有人墮軌了。我問那些年輕人,當局為何不強制關上車門?他們卻聳聳肩,好像不當一回事般。

擁擠的列車,留意我身後的火車門並沒有關上

在火車上還有一個小插曲。正當彼此在你推我撞之際,我突然看到有個中年婦女將手放在我的褲袋旁。我奇怪的瞪著她,她卻悻悻然的擠下車去了。我初時還以為是我不小心碰到她,然後才發覺她正打算偷我的手機!老實說,我還沒有見過這麼粗糙的行竊手法,與動手搶也沒有什麼差別。最終擾攘了大半小時,火車終於開動。我旁邊的少年說,要不是看我“什麼都不懂”,才不會帶我又搭巴士,又搭火車,弄得自己遲遲回不了家。我苦笑一下,心裡暗想我又何嘗不是如此?本來如果沒有遇上他們,我便會乘計程摩托,早已回到了民宿,還需要在這裡和你們逼火車,又差點被人偷了手機嗎?我就像被人強行扶著過馬路的婆婆,但本來我並不需要過馬路啊?!


“好心”的年輕人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環遊世界700天】第59天 心不在焉


這兩天在科契,感覺有點心不在焉。明明該去的景點都去了,該體驗的活動都體驗了,但印象還是很不真實。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看到香港的種種新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兩天都是乘計程三輪車 (tuk tuk) 到處走,結果不斷重複下車看風景,上車看手機這個過程,並沒有實實在在的到訪這個地方。其實科契所在的喀拉拉邦文化十分深厚,既繼承了達羅毗荼人的傳統儺戲與舞蹈,而且也流傳著阿育吠陀醫術,甚至聲稱是功夫之祖的印度古武術(相傳達摩祖師來自南印度,將這套武術帶到少林寺),值得我好好探究。

科契傳統舞蹈,臺前點著的油燈代表神明的臨在

在博物館遇到的職員,跟我大吐苦水,說位於東面,同樣繼承達羅毗荼文化的泰米爾納德邦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喀拉拉邦人

這次在科契,住的是透過 airbnb 預定的民宿。戶主十分好客,不但每天早上提供早餐,而且每逢飯後總會一家人與我聊天一會兒;而且夫婦兩人都溫文有禮,讓我有一種在家的感覺。本來 airbnb 的理念,就是讓人開放自己的家來招呼遠方的客人;不過現在很多戶主都對租客愛理不理,有的只是租一個房間出去,有的根本不住在那裡,令我對 airbnb 的期望也越來越低。這次受到他們的熱情招待,很是讓我喜出望外;有時即使透過沙發衝浪也找不到那麼好的戶主呢。

戶主一家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700天】第58天 海港科契

今天來到印度西部的海港科契。科契被譽為“阿拉伯海王后”,早在數百年前已經是一個繁忙的海港,希臘人和阿拉伯人都前來買賣香料。到現在,科契仍然是國際胡椒交易所的所在地。

中國式的漁網,現在是旅遊勝地

在大航海時代前後,科契和個多月前去過的馬六甲的際遇很相似-- 他們都曾被鄭和的船隊到訪,而且都成為明朝的藩屬國。其實鄭和的年代和大航海時代相差只有數十年,令人不禁猜想,如果當初明朝不選擇鎖國,最後遇上殖民地的艦隊會是什麼局面……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在鄭和離去不久,殖民者或是殺氣騰騰,或是巧言令色,終於令科契先後成為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如今科契還有不少歷史遺跡,例如第一個到達印度的歐洲人達.伽馬的墳墓,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猶太會堂,和中國式的漁網。

科契西岸對著阿拉伯海。想到對岸便是中東和非洲,心胸特別開闊

在餐廳遇見很特別的一家人。丈夫是個印度人,但祖先在二百年前已經離開科契,現在住在馬來西亞;妻子是個中國人,但住在澳洲;女兒跟母親住,主要說英語。雖然沒有時間和他們細談,但想必又是一個長篇故事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