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朗遊世界印度篇 15】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相比昨天到訪過的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的歷史較晚,但藝術風格相對成熟,而且注重雕刻多於壁畫,所以也保存得比較好。

埃洛拉石窟最有名的建築是凱拉薩神廟,整座神廟不用外來的石頭,全是從山體中雕琢而成。我在神廟旁邊的迴廊走著,一面感歎神廟的鬼斧神工,一面卻感慨神廟耗資巨大,不知花了當時王國多少人力物力。正沉思間,我突然看見在迴廊的柱下,有個年輕人正在畫紙上臨摹神廟的構造。

 
由同一塊岩石雕刻出來的凱拉薩神廟

石上雕刻

臨摹研究
我稀奇現在還有人不選擇拍照,而是透過繪畫研究建築結構,便走過去攀談一番。那個年輕人叫 Anirudh,出生在印度中部高原上的城市班加羅爾。他雖然是一個財經分析師,卻一直對印度中部的文化特別有興趣,便在假期時來到埃洛拉石窟,透過臨摹研究當時建築師的想法。他未來也計劃寫一本書,專門介紹印度中部的文化。

Anirudh 慨歎現代人對印度文化的研究甚為粗糙-- 每個歐洲國家無論多細小,也有屬於自己的研究;但很多時候人們卻只會籠統的研究印度,卻不會每個地區再細分。據他形容,其實地區之間文化差異甚大。例如印度中部是一個高原,便雲集了北部雅利安人和南部達羅毗荼人的文化,而且也有自己王國的歷史。

Anirudh

共同命運
“這是因為西方文化注重科學研究,所以會鑽研得比較深吧?”我說。
他很認同,所以更要努力研究。他很痛恨印度的歷史往往紀錄得模糊不清,難以入手。
“這不是因為印度人有自己的時間概念,注重神話多於歷史,注重其中的道德教訓多於現實嗎?”我問。
他卻搖搖頭,對這說法不屑一顧:”The only moral lesson we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Indians never learn” 他笑道。
我也笑,難道這不是人類的共同命運嗎?

  
類似阿旃陀的洞窟

繼續有當地人前來合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巴爾幹遊記】後記 為何巴爾幹?

走出機場,一陣濕暖既空氣撲鼻而來,我知我又番咗黎香港。 今次去巴爾幹,去咗十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係去首都,但都算對巴爾幹地區有咗初步印象,了解佢哋既前因後果。 以下就係我對巴爾幹行程既總結。先此聲明,個總結會有啲長,而且全部都係根據我印象而寫,無經過 fact check,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