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命運
甘地的墓很簡樸,只有一塊黑色的大理石,石上刻著他的遺言:“嗨,羅摩!”羅摩是印度人敬重的英雄,也是大神毗濕奴的化身。甘地小時候性格柔弱,在夜裡怕黑,他的保姆便教他默念羅摩的名字。這成了甘地一生的習慣,直至死前那一刻。
甘地雖然性格柔弱,卻不輕易讓步。在南非,有人把他從頭等車廂趕下來,他抗議;當地人歧視印度人,他主持平權組織;回到印度後,他更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抗爭獨立運動。
對甘地而言,他能夠如此奮不顧身,是因為他一直為了真理奮鬥。他能夠一直堅持,是因為在印度教的聖典《薄伽梵歌》裡說過,只要人為了真理奮鬥,他便是完成了自己的命運。
被刺
所以這副瘦弱的身軀,竟然一直支持了七十多年。直至甘地死前,他仍然四處奔走,希望大家能保持冷靜,不要因為印巴分治而製造新的暴亂。
諷刺的是,甘地是被一個印度教徒刺殺的。雖然他一生都是為了印度服務,但有些印度人認為他做得不夠,甚至認為他礙手礙腳,對伊斯蘭教徒太過容忍,才造成印巴分裂。
諷刺的是,甘地是被一個印度教徒刺殺的。雖然他一生都是為了印度服務,但有些印度人認為他做得不夠,甚至認為他礙手礙腳,對伊斯蘭教徒太過容忍,才造成印巴分裂。
當時這些“愛國”團體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他們決定要甘地死。他們覺得,唯有甘地死了,印度才得以再生。
甘地和當時印度穆斯林領袖真納。真納後來被譽為巴基斯坦國父
拯救國家
的確,甘地的死再次拯救了這個新興的國度,雖然與那些愛國團體的劇本剛剛相反。
的確,甘地的死再次拯救了這個新興的國度,雖然與那些愛國團體的劇本剛剛相反。
他死後,首相尼赫魯藉此機會向國民宣揚他和平非暴力的精神,重新將國民團結起來,那些愛國團體的勢力也得以被壓制。
甘地當初設計的國旗,中間是他熱愛的紡輪,代表印度人自食其力,不需依靠外國產業。不過印度首相尼赫魯認為這個標誌太過貼近社會主義,便換成比較中性的法輪;甘地曾為此憾恨不已 :P
民粹主義
不過這些團體並沒有消失。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積累勢力,現在已是印度會員人數最多的組織;幾年前更成為印度的執政黨。在莫迪的民粹政策下,穆斯林再次受到壓迫,印度也在加速分裂。
不過這些團體並沒有消失。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積累勢力,現在已是印度會員人數最多的組織;幾年前更成為印度的執政黨。在莫迪的民粹政策下,穆斯林再次受到壓迫,印度也在加速分裂。
只要人類一日有仇恨,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便會東山再起,將人類重新撕成碎片。那時候,我們還能遇到另一個甘地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