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朗遊世界印度篇 6】熱情南印度

親善大使
不知是否遊客稀少,還是文化因素,馬杜賴人對遊客特別友善。

之前我在加爾各塔也只是引人注目,但在這裡遊逛,到處都有人跟我打招呼,甚至排隊走來與我握手合照,弄得我像個親善大使落區一般。

特別的是,他們對我最感興趣的,不是國籍歲數,而是我的名字。但彼此萍水相逢,知道我的名字有什麼用?

我隨意走進一座小神廟,坐在左邊的祭司又送花,又送水果,令人受寵若驚


無厘頭找我合照的年青人

當地人在玩板球

另一種類似象棋的遊戲

與本地人吃飯
既然遇到這麼友善的本地人,我也順道向他們學習地道的進食方法。我們常覺得印度人用手吃飯好像很骯髒,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衛生觀念。

在飯前,他們會先從餐館旁邊的水桶拿水洗手,而且絕對只會用右手碰食物,因為傳統沒有廁紙,所以他們都是用左手抹屁股。

在吃飯時,這裡的人會用一張蕉葉做桌布,然後在上面澆上白飯和醬汁。他們會先用右手抓起一些飯,與醬汁攪勻,然後捏成一團放進口裡。這動作有時還會講究不能將頭靠前,好像狼吞虎嚥一般,而是要將飯糰用手指捏住放到口邊,再用拇指推進口裡。

吃過飯後,只需將蕉葉對折便可整份丟棄,連洗碗也免了,非常方便。他們飯後也會再洗手(而且只洗右手,雙手通常不會碰到),才算大功告成。

與本地人吃飯

南印度典型的菜式,用蕉葉承載

夜晚遇到幾個小朋友,與他們打了一陣羽毛球。不知是否天氣炎熱,還是自己很久沒有做運動,打了一陣已經大汗淋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人文社群的建立:讀 Greg Epstein《Good without God》

最近在讀哈佛大學人文牧者(Humanist Chaplain)Greg Epstein 所寫的《Good without God》。這本書探討在沒有宗教信仰的情況下,人們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並建立屬於自己的社群。 自從領略人文主義,我發現我的閱讀興趣可以分為三個範疇: 人文經典:...